5月20日,医生在病房内对被隔离者进行检查。地坛医院是北京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定点医院,在其感染二科隔离的都是接触甲型H1N1流感疫区来京后发热或是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后发热,需要进行医学观察者。这里每新接治一位发热患者,医护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取其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即可排除发热者染疫可能,只待患者病情痊愈,即可出院。如果被诊断为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则被转运至ICU隔离病房。新华社记者 李文摄
5月20日,被隔离者小秦在病房内上网。新华社记者 李文摄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 题:直击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发热隔离区
新华社记者周婷玉、王思海
走廊上色彩温暖的油画、护士们温柔的笑容、病房窗台上温馨的鲜花……
这里和其他病区一样,安静、整洁、干净;这里又和其他病区大不相同,因为这里是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的发热隔离区。
2009年5月20日,新华社记者走进北京地坛医院发热隔离区——感染二科,直击隔离区医护人员以及发热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隔离病区在医院的南边,目前收治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京的发热患者,他们都是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和地区或者是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地坛医院感染二科病房主任陈志海告诉记者,这些发热患者进入病房后,医护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取咽拭子标本,同时送医院和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就排除,等患者病情痊愈,就可安排出院。
发热隔离病区在住院部的5楼。从外界空间通往5楼的区域叫清洁区。在清洁区经过两道需用门禁卡才能打开的大铁门后上楼,就进入了半污染区,医护人员就是在这一区域工作和休息,更换防护装束、讨论患者病情等。
记者在半污染区看到,医护人员都穿着日常的白大褂、戴着外科口罩忙碌着。在护士站有一块监视屏幕,通过监视器医护人员可以看到隔离病房的全景:洗手池、床头柜、壁挂电视等一应俱全。
半污染区两边22间隔离严密的负压病房就是污染区。据了解,负压病房上方有一个送风口,在病床头边有一个抽风口,这样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快就被抽走统一处理,不会扩散到屋外去,也可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
陈志海介绍说,整层病房外面是一个完全连通但与外界隔离的“阳光走廊”,既可让患者“享受”阳光,也方便患者病情变化时直接将病床推出病房转诊到其他病区,避免交叉感染,但患者不能在走廊内活动。
每间负压病房都有门与半污染区相通,但不打开。医护人员统一在其中一间空病房内穿戴完备后,通过外围走廊进其他病房。每间病房门口还有一个双层窗口,医护人员可从中观察病人情况,也可从这一通道给病人递送食物等。递送东西时,医护人员先打开一层玻璃,把东西放在两层玻璃中间,关上后,患者才能打开里面一层玻璃,取出东西。
在医护人员统一出入的空病房内,护士于艳萍正在做着进入病房接班的准备。
她先戴上一层外科口罩,再套一个N95口罩,然后是一层薄的带帽子的连体防护服,防护服的缝合处贴着一道蓝色密封条。
穿好防护服后,于艳萍开始戴手套和鞋套,并确保袖口和裤口密闭无缝,然后再穿一层白色的布质隔离衣,再戴一层手套和鞋套,最后戴上透明的护目镜。穿戴好后,全身没有一处暴露在空气中。训练有素的护士们穿戴一套下来10分钟左右。
“接触发热隔离病人必须要做到这样的二级防护。”于艳萍说,她们一进去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防护服不透气,稍微一动就汗流浃背,体力消耗很大。“这还没进病房呢,我已经开始出汗了。”
于艳萍告诉记者,病房内一般保证有4名护士,巡回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和体温、健康监测,如整理床铺、清扫房间、照顾患者生活等。如果患者体温过高还要用温毛巾帮他擦拭身体帮助退热。另外还要对一些患者不定时地进行心理护理。
于艳萍进入隔离区。通过病房窗口,记者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这位当年抗击“非典”的英雄,为了孕育下一代放弃了今年护士长职务的竞聘,并且已经服用了4个月的叶酸,但面对疫情来袭,她毅然选择了第一线,孕育计划不得不延期。
病房内,被隔离者小秦正坐在床上上网,看到窗外的记者,小秦热情地招了招手,还走到窗口和照顾他的护士一起和记者们打招呼,脸上是充满阳光的笑容……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