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兰州军区支援陕甘灾区恢复重建纪实

 

CCTV.com  2009年05月18日 23:0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5月18日电 题:秦巴处处展赤诚——兰州军区支援陕甘灾区恢复重建纪实

  新华社记者樊永强

  专业支持、结对帮扶、全面支援、重点帮建……1年来,兰州军区官兵始终与陕甘地震灾区人民携手共渡、心心相连。

  专业支援,打牢灾区重建长远根基

  地震造成陕甘地区400多万间房屋倒塌、损坏,1.1万多所学校受损,公路、通信、气电等基础设施也遭到重创……

  兰州军区先后投入5800多名官兵、3.2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抗震救灾。打通道路、救治伤员、清理废墟、安置群众、抢收夏粮、恢复生产……大地还在余震中颤抖,子弟兵的支援重建工作已有序展开——

  震后第5天,部队开办的第一所帐篷学校在重灾区甘肃文县诞生;

  震后第15天,部队第一支灾区重建规划设计分队抵达陇南;

  震后第17天,部队建成首批3个灾区群众过渡安置示范点;

  震后第19天,部队决定在陕西宁强援建第一所永久性校舍……

  当抗震救灾的重点转向灾后重建时,兰州军区党委果断作出决策,派遣专业队伍支援灾区人民尽快重建家园。

  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奔赴甘肃陇南和陕西汉中指导灾后重建,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走进秦巴大山解决群众燃眉之急,20多位将军亲临一线与官兵日夜辛劳,危房拆除队、规划测量队、水渠水窖修缮队和法律心理文化服务队等20多支专业服务队伍挺进灾区……

  陇南,是地震中甘肃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农村60%的房屋倒塌,30%的房屋成为危房。兰州军区接连派出3批灾区重建规划设计分队急赴陇南,为山区农村过渡安置房建设提供专业支援。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仅用一个半月时间,16位技术人员就把5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的19套总平面方案、28套单体建筑方案交到地方有关部门手中。

  建材就便、选址就便、生产就便、生活就便……这些充分考虑了建设成本、安置速度和综合效益的重建方案,一出台就深受欢迎。

  “很漂亮、很实用、很安全!”看着蓝图上的“新家”,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罗有平代表群众说出了心声。

  气象预报、物资运输、兴修水利……部队每一次施以援手,无不彰显着专业的力量——

  军区司令部气象水文中心抽组8名技术骨干深入秦巴山地,联合地方共同编织起灾区抗震救灾气象保障“天网”;军区联勤部出动车辆1000余台次,为灾区输送重建物资1.4万余吨,在千里盘山路上打造出“震不垮的生命线”;某集团军培训出200多名水渠水窖维修技术骨干,挨家挨户上门服务,解决了灾区群众的吃水难题……

  医疗帮扶、文艺下乡、心理援助……官兵每一次走村串户,都悉心呵护群众的身心健康——

  兰州军区总医院与外纳乡、蒿坪村等10多个偏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实行对口帮扶;军区政治部派出文化综合服务队深入农村宣讲政策、表演节目;某红军师组织“阳光天使”心理疏导服务队6赴灾区为6000余名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看到迷彩服,就看到希望!”灾区群众写出这样的标语,表达对子弟兵的感激。

  长期帮扶,时刻把群众冷暖牵挂心上

  2009年1月25日,灾后第一个除夕。

  穿雪野、翻丘陵、涉冰河,某红军师政委张绘武一行人长途跋涉近千里,又一次来到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

  过冬的板房暖不暖和?过年的东西准备好了吗?孩子们上学还有什么困难?带着红军师官兵的惦记,张绘武一家家看望慰问日夜牵挂在心的灾区亲人……

  某红军师是去年陇南抗震救灾的主力军。部队回撤后,爱心依旧在不息传递。中秋,捎去月饼;寒冬,送去棉衣……在每一个季节转换和节日来临的时候,官兵们的暖心问候总会如期而至。

  一日相助,长久帮扶。1年来,不论是军区首长机关,还是基层普通一兵,都把“全天候援助”的承诺作了充分阐释——

  80岁高龄的老干部黎涛,把省吃俭用省下的2万元钱,捐赠给了灾区贫困群众;老干部徐庆山,捐赠了10床准备给子女结婚用的新被褥……

  甘肃陇南军分区和陕西汉中军分区组织80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生产自救,“一连帮一村、一排帮一组、一兵帮一户”,随时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某红军师73个营连党组织与41个重灾村党支部建立起“联建共促”长期帮扶机制:定期联系互商,定期交流互学,定期回访互查,实时信息互通……

  正是在这样的“常来常往”中,官兵们为灾区的重建日日增添着力量:

  ——当好致富信息的“传播员”。多方咨询,向灾区群众推荐适合陇南土质的“大红袍”“一日椒”等10多个花椒新品种,帮助开发马铃薯等6种耐旱经济作物。

  ——当好滞销农品的“采购员”。拿出30多万元,签订长年购销合同,购买滞销的木耳、花椒、茶叶等产品,并帮助灾区开拓销售市场。

  ——当好就业技能的“培训员”。挑选懂车辆维修、畜牧养殖、果树栽培等技能的官兵组成12支科技下乡服务队,帮助灾区向沿海城市输出务工人员196名……

  看着曾遭破坏的山川重现生机,乡亲们的脸色一天天红润,姜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姜合合感慨地说:“有党和政府在,有亲人解放军在,我们的苦日子有尽头,好日子有盼头!”

  爱心洪流,托举起明天的希望

  地震一周年前夕,某红军师政治部主任黄群明收到一封寄自千里之外的长信。

  一位名叫张静的河北大学学生在信中写道:“打开您寄来的包裹,周围的同学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位好伯伯。您信中交代的学习方面的事我都记住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张静家在甘肃文县碧口镇井地村,去年地震中,家里的房屋全部被毁。在部队搭建的“帐篷学校”里,张静考入了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

  为帮助像张静这样的灾区大学生实现梦想,去年夏天,兰州军区向全区师以上领导干部发出了“一对一”帮扶灾区特困大学生的倡议。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灾区学子受惠。

  为让灾区孩子早日住上安全牢固的校舍,灾后不到3个月,由陕西省军区干部捐资375.6万元援建的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八一小学就破土动工了。

  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平整土地、浇筑基础……历时8个月,学校如期竣工。

  这是陕西地震灾区最早竣工的一所永久性学校,质量高于陕南灾后重建普遍采用的抗震等级标准。

  “‘八一’,在咱老百姓的心里,已成为造福子孙、惠泽后代的放心品牌。”金山寺村党支部书记王显勤感慨地说。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像金山寺八一小学这样的工程,兰州军区共援建了4所,全部建成后可满足4000多名灾区学生的就学难题。

  今年3月下旬,兰州军区援建的最大一所学校——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在绵绵春雨中破土动工。

  校址地处秦岭深处,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援建人员住帐篷、睡板床、战蚊虫、耐风寒,每日粗茶淡饭,工作一丝不苟。

  地基开挖后,发现场地地质情况与有关部门提供的勘察报告有细微不符,部队果断停工。复勘场地、变更设计……半个月后,直到建设方案万无一失,才又恢复施工。

  亲临现场指导施工的兰州军区联勤部基建营房部长任健说:“谁都明白,我们这些建设者手里,攥着的是下一代的未来!”

  相关链接:

责编:徐文华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