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5月6日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中国领导人谈中欧关系
2007年11月: 胡锦涛希望中欧双方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战略互信,着眼大局,把握未来。双方要保持密切的高层接触,充分利用中欧多层次政治对话和磋商机制,在事关各自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及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调。二是扩大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双方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寻找新的合作契合点,进一步拓展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三是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妥善处理双方关系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扩大共识,缩小分歧,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内外环境。
2005年11月: 胡锦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任,应该成为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
2005年11月:中欧分别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
2006年5月: 吴邦国:中欧双方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2007年11月: 温家宝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提出建议:第一,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充分利用现有对话机制,及时就双边和全球性问题交换意见。第二,改善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妥善处理好双方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中方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第三,本着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加快推进中欧伙伴合作协定谈判工作。第四,尽早制订科技合作共同计划和签署教育交流合作协定,落实文化对话与合作工作计划。第五,加强气候变化、能源、环保领域务实合作。
2006年9月: 温家宝:中欧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中欧都奉行多边主义;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都主张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就推动中欧经贸关系提出四点建议
2005年9月: 温家宝总理就进一步深化中欧合作提出四点意见
2008年4月:路甬祥:中欧发展关系需遵循三原则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政治交往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94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1998年1月,中欧领导人在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决定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此后,中欧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中欧间各级别政治对话与磋商机制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2001年,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1983年起,双方每年举行定期政治磋商,并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外长级会晤。
经贸合作
中欧双方从1984年起每年举行一次经贸事务部长级会晤。近年来,中欧贸易额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2008年中欧贸易额达4255.8亿美元。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中国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经贸合作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4月,双方宣布启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中欧就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达成八项共识 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取得12项共识
中欧同意建立副总理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 中欧贸易2008年首月增长30.1%
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第二次实质性谈判将于2008年举行
友好合作
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内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相继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中欧人员往来空前活跃。2005年中国公民赴欧旅游达100万人次,欧盟公民来华旅游达300万人次。如今,欧洲各大旅游景点争相推出中文标示和文字说明以吸引中国游客。孔子学院也在欧洲各地相继落户。>>
中欧双边文件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2003年10月) 欧盟对中国政策文件 (2006年10月)
中欧联合声明 (2009年1月)
中国与欧盟关于防扩散和军备控制问题的联合声明 (2004年12月)
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联合声明 (2007年7月)
中国-欧盟海运协定 (2008年2月) 中欧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 (2009年3月)
责编:霍筠霞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