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那么黎先生怎么来看,先经济后政治对于台湾的老百姓来说,究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切实的利益吗?
台湾时事评论员 黎建南:所谓的先经济,我可以把它分三段来说,第一就"三陆来台"、重振台湾经济,第二个是"三通落实"、加速两岸交流。第三个是"三资效益"、促成股市回春。第一个"三陆来台",重振台湾经济,这"三陆"是哪"三陆",第一个陆客,就是大陆观光客。第二个就是陆单,大陆的订单,因为台湾以前有很多工厂放无薪假,最明显例子,在去年11月的时候,当时萧万长去跟奇美谈,说他为什么要裁多少员工,奇美说他的仓库有四百亿存货,这四百亿存货没有出去,他根本不可能生产再雇员工,所以他要裁员工,可是在今年1月,大陆22亿美金订单中间一半就是买的奇美,那就是七百多亿,七百多亿买奇美很简单,奇美的存货出清了以后,他可以继续生产,他就不必裁掉一、两千个员工,所以陆单来台,现在很多无薪假也都开始回去上班了。所以他可以给台湾失业,对台湾失业来讲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就是陆资,大陆资本来台,"陆资来台"他代表一个远景,代表一个看好,所以陆资会吸引一些外资,所以这三个对台湾是一个帮助。
第二个讲"三通落实",海运上,台湾估计四年可以让台湾海运增加七百亿营收。第三是"三资效应",造成股市回春,三资就是陆资、外资跟本资。因为大陆资本可以进来,可以进来大家觉得说台湾看好,看好外资也进来,那么陆资、外资进来,本地资本也愿意投入。所以大家看,这边讲台股飞跃十年一线,在上个星期四天,台股就涨了一千点,以前就讲说,都是四千点在这边挣扎,现在已经六千多点了,当然台股全世界是上涨最快,第二个是中国大陆,所以我是觉得说,这三资它会造成股市回春,可以说是对台湾,对大陆来讲都是双赢。
主持人:所以按照黎先生您的分析,先经济、后政治,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我们看到岛内绿营人士似乎有完全不同看法,他们在马英九谈话被刊登出来之后,就马上攻击说,马英九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陆身上,是在推出"极统时间表"等等,那么王议员怎么来看,为什么民进党对于两岸谈政治话题,这样的一个讲法会这么紧张?
台北市议员 王鸿薇:其实如果知道民进党在台湾选举策略,或者政治操作策略,其实都不难理解,也就是民进党上上下下对马英九所有质疑,几乎全部集中于他"卖台"、"亲中",因为这个帽子是最容易扣上去的,所以马英九过去谈到有关于"统独"问题时候,那时候民进党就立刻把他冠上一个,说马英九是赞成"终极统一"。
例如陆客来台,他当时也是反对陆客来台,可是刚开始陆客来台人数还没有当时预期人数的时候,民进党一样去攻击这个事情。如果大家记忆犹新的话,当时在去年选举时候,萧万长所提出来两岸共同市场,后来就被民进党参选人谢长廷的阵营曲解成说这是"一中市场",也就是立刻去质疑萧万长他的两岸政策问题。所以后来也搞到整个马英九、萧万长阵营,必须一直对这个问题不停解释,不停解释,甚至还修正了他们原来说法。这也就是说,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马英九没有在这一次的新加坡《联合早报》谈到说未来是不排除政治协商,那么民进党对于马英九攻击是不会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