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张铭清寄语集美杏林 以文教优势吸引台企投资

 

CCTV.com  2009年05月15日 15:5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厦门商报  

  台商是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使者

  张铭清寄语集美杏林,要以文教优势吸引台企投资

张铭清已经是集美杏林的老朋友了。

  “早在1986年我还在《人民日报》当记者时,我就写过有关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办学的通讯,所以集美杏林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的一席话,让我们的采访变得非常轻松。

  事实上,张铭清确实是集美杏林的老朋友了。在集美台商投资区成立15周年、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18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在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服务中心的揭牌仪式上,我们都看到了他的身影,可以说,张铭清是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成长历程的见证人。

  台企在厦发展四步走

  谈到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杏林台商投资区,张铭清说,当时开放台商到大陆进行经贸投资,不仅是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意义是带动了两岸的交流,加强了两岸联系,促进了两岸的文化认同和亲情沟通。“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20年以来,对于推进两岸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铭清回顾了台商在厦门投资的发展历程。1983年—1987年,是台商在厦的试探期;1988年—1996年,是台商在厦的中期扩张时期;1997年—2004年,是台商在厦的调整期;2005年至今,是台商在厦的新增长期。张铭清说,杏林台商投资区是从中期扩张开始的,台企类型由最早来杏林的劳力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密集型产业。

  台企文化带动杏林

  集美作为著名的侨乡,在对侨对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集美和杏林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发展势头良好,规模日益扩大。张铭清说,经过20年的发展,台商在杏林在集美在厦门投资兴业的成效日益显现。

  首先是在经济社会方面,台资企业在集美的投资带动了大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运输,餐饮,地产、建材等诸多行业,同时带动了更多的台商到大陆投资。台资企业也直接解决了许多本地和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台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他们的国际营销渠道也具有一定优势,在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和重要影响。

  在文化方面,台资企业注重培养企业文化,吸收了中华文化底蕴和国外先进经验的精髓,结合闽南的性格特色,注重员工管理和教育。

  通过经贸往来合作,两岸人民消除隔阂,增进了解,促进了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各个领域的交流。台商在大陆投资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帮助,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感情,成为两岸沟通牵线搭桥的“使者”,各地台商协会成为两岸交流的平台。张铭清说,比如今年集美龙舟赛就会有多支台湾队伍参赛,台商协会也积极组织在厦门的台商参加。

  文教优势吸引台企

  在谈到台商投资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张铭清说,基于“五缘”优势,福建在对台经贸合作上发展迅速,特别是“两个先行区”的提出,为闽台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要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要在过去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交流,在台商投资区建设中全面考虑政策、法律、人文环境的建设。

  “现在台商投资与过去不同了,过去是一个人来,现在是携妻带子举家前来,这就不光需要投资环境好,还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集美与台湾语言相通,生活习惯、风俗习惯都相同,且集美是著名的文教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台商的首选之一。”张铭清说,集美区多年来在服务台资企业,为台商排忧解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也有许多先行先试的经验,比如通过龙舟赛、汽车越野赛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台湾的队伍参赛,打造了两岸交流的文化平台。希望集美区继续发挥优势,打造更多新的文化交流品牌,成为集文化之美的投资区,让台商愿意来集美来杏林,来了以后有收获。

责编:尚艳蓉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