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地震灾区羌族文明重生的希望和考验

 

CCTV.com  2009年05月06日 16:4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北川5月6日电(记者吴陈、刘铮、江毅)当悠扬的羌族音乐响起,41岁的赵义美与20多位女伴一起,在板房社区管委会前的一片水泥空地上跳起了锅庄。

  “我没有学过,天生就会跳。”赵义美说。

  这里的义务舞蹈教练李兴秀说,来跳舞的人里,好些都失去了至亲,跳舞让他们忘却痛苦,重新找到快乐。

  四川省北川县城居民安置点永兴板房区是从去年10月羌历新年开始跳锅庄的,此后除了下大雨,每天晚上7点到9点,天天进行、从不中断。最初参加的只有20人,现在多达90人。

  四川省为羌族主要居住地之一,有30万的羌族人口居住在“5·12”地震受灾最重的地区--北川、茂县、汶川。地震不仅让这个“云朵中的民族”的家园变为废墟,更夺去3万羌族人的生命。专家担心有3000多年历史的羌族文明会因此失去传承和发展的纽带。

  地震之后,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的方案列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地震发生不久,四川省就出台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目前,四川省正向社会筹集近百亿元的资金,用于灾后羌族文化旅游事业恢复重建的诸多项目。

  社会各界也对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传承给予高度关注。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就在汶川县、茂县、理县开展了羌绣帮扶计划,帮助灾区群众重新获取维持生计的本领,计划今年培训绣娘2000人次,帮扶660个家庭生产自救,并逐步建立羌绣产业。

  长期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研究的羌族干部贾德春坦陈,原来羌族的知名度并不是特别高,地震后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这让当地人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同感,更加意识到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的重要性。

  赵义美说,以前她们只在羌历新年等重要时刻和场合才跳锅庄,现在锅庄已经成为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3岁的邓云芝在北川县擂鼓镇板房区开了一家服饰店,专门加工、销售羌族服饰。她说,震前自己的缝纫店只做汉族服装,“以前穿羌族服装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大家家里都有几件,需求不高。”地震后,许多学校、社区组织学生和居民跳锅庄,还有一些人做生意也穿上民族服装招徕顾客,“现在穿的人多了,大家慢慢都穿了。”邓云芝说,她从当地教跳锅庄的老师那里学习服装样式,“一件能卖到200元左右。”

  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坐落在北川新县城到旧县城的必经之路上,这是5·12地震后重新修建的。地震造成这里90%以上房屋倒塌。现在这里全部71户受灾群众都搬入了新居。负责吉娜羌寨重建工作的擂鼓镇副镇长杨晓坤将这个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村子称为具有“现代的羌族风格”。

  记者看到,这些两层小楼内部与汉族建筑基本相同,但外墙根据羌族传统“垒石而居”的风格装饰着麻黄石,每栋楼的四个屋角也都安有羌族崇拜的“白石神”。寨子中随处可见印有羌族文字和图案的彩旗迎风飘扬。

  羌族姑娘姜春梅家一楼是这个羌寨的刺绣培训室,北川羌绣公司的培训老师陈莉负责免费培训。陈莉还负责发货收货工作,她从公司带来客户需要的产品样式,把活分给这里的羌族妇女,约定好日子,然后过来收货。姜春梅希望随着游客的增加,自己的羌绣作品能越来越受欢迎。

  地震之前是小学教师的贾德春认为,发展旅游确实会提升羌族文化的知名度,但他担心经济利益的驱使会使真正的文化走样,大家不能静下心来传承原汁原味的文明。

  “拿羌族服装来说,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衣服上的每一朵花都应该是手绣的。”贾德春说。他还用古羌的水磨漆工艺举例:“严格按照24道工序生产出来的水磨漆家具表面坚硬、不褪色、耐磨、防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现在,一些工厂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讲究工序,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这会让羌族文化的口碑大打折扣。“据我所知,掌握这项技艺的老人已经94岁了,他很想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但又担心有人为了赚钱而不真正用心去学、去做。”

  目前,贾德春正和其他3位羌族文化爱好者自费进行民族文化的拯救工作,根据长期从事研究掌握的线索,搜集羌族的民间故事、民间工艺、民间医学、民间歌舞等。

  虽然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他并不希望其他机构或组织介入,想要通过这种不带有功利性的民间行为尽可能多地保留羌族文化的本来面目。

  “民族文化还是原汁原味的好,否则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他说。

责编:孙洁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