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求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CCTV.com  2009年04月15日 14:4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求是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新加的。这一论断不仅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创造性地回答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略抒管见,以就正于读者。

  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在于记住它的一切结论和细节,而在于把握它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部分组成,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按照恩格斯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这一伟大革命变革中的历史使命。

  由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学说,而是工人阶级的战斗武器,因此它的鲜明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反映实践、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和以往各种理论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为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逝世宣告中止,而是继续发展。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分别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已经改变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切忌把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个别结论僵死化、凝固化,而应当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那种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词句,把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还在马克思主义创建时期,恩格斯就曾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81页)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论断。

  教条主义不但理论上错误,而且对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造成严重危害。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深受其害,对之有切肤之痛。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受过两次重大挫折,主要问题都出在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都曾导致革命受挫。陈独秀路线和王明路线在政治上表现虽不同,但思想根源是一个,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也就是教条主义。面对复杂的国情、多变的形势,教条主义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作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使革命遭受重创。在革命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他团结了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同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于危难中拯救了革命。毛泽东战胜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我们也有过深刻教训。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比较重要的有:关于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通过合作化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的政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在这些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党首先是毛泽东同志本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对党的八大确定的、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要任务的正确方针发生动摇,不恰当地以阶级斗争取代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灾难的发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正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所结出的恶果。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为什么会犯错误的经验教训时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醒。这真是一针见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走出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

  我们刚刚纪念过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现在,一个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了全世界瞩目的中心。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道路的开辟、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绘就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当代中国历史画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幅历史画卷中最大的亮点,正是它照亮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道,它所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方向、人民民主政权和共产党的领导,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集中表现。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独创精神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回答我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遇到的若干重大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重大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以往历史发展中没有遇到过的,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加以解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种理论创新的典范。

  针对我们党以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醒,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确定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入手,引导全党认清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只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就必须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长期予以坚持。由于我国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障碍,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通过改革打破这种体制障碍。旧体制打破后,代之以什么样的新体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思路,就是引进市场机制,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优化作用结合起来,发挥两个优势。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在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提出改革的同时,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长期处在封闭和半封闭状态、缺乏和外国交流的实际情况,明确地提出要实行对外开放,并将它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样,邓小平同志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从而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邓小平理论十分丰富,但它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理论,但又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有所发挥,有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怎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党在新时期要解决的一项根本任务。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就由此而产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创造性的回答。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着重解决党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但这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远远不够,执政党承担着建设国家的任务,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就不仅要把党建设好,而且要把国家治理好,而把党建设好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世界上不少执政党之所以垮台,丧失了执政地位,既有党没有建设好的原因,也有国家没有治理好的原因。苏联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红旗落地,主要原因是执政党既没有把党建设好,也没有把国家的事办好,严重地脱离了人民群众,这种惨痛教训值得永远记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根据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把党的建设同党执政兴国的历史地位和根本任务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在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提出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光辉成就,又有不少深层次的矛盾有待解决,这种成就和挑战并存的状况构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在新时期,我们党仍然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怎样才能使发展更富有成效?回答是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以满足人的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要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比较粗放、单一的发展方式,统筹解决城乡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内部发展和对外发展的关系;就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所概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以及其他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所结出的新的丰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发展的根本指针。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有一段概括性的重要论述,他说:“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克时艰,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胜利

  2008年对我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神七”的顺利升空,更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两大盛举必将载入共和国的史册。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少有的巨大困难。年初的冰雪灾害、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也使国家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阻碍。旧的创伤还没有完全平复,紧接着,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突然袭来,使我们的处境更加艰难。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的经济发生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经济增长呈现下行趋势。全球经济动荡和我国国内困难这两重矛盾的交集和叠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党中央沉着应对,指挥若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之作为克服时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越是困难,越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把它转化为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党中央部署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在于教育全党和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了当前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要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发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夯实农业基础支撑,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这一整体思路,在政策措施方面党中央作了适当调整。针对目前出口困难、外贸萎缩,依靠出口拉动已很难实现经济顺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党中央提出要加大消费拉动的力度,把促内需惠民生作为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环节。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则从以往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上述政策措施有的长期适用,有的则将可能要根据形势变化再作相应调整。总之,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这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的制定充分表明,我们党既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党,也是一个理论上成熟的党,善于依据实践变化发展理论,又在发展了的理论指导下,及时修订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一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经济下行的势头必将被遏制,国民经济的全局必将得到改善,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迎来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高潮。

  我们刚刚送走改革开放第30年,又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的华诞。经过两个30年,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前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60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们历尽艰辛,饱经沧桑,之所以最终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屹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党的领导,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光辉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必将取得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