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国家规定。然而当前经济危机下,企业裁员、甚至倒闭,连健全劳动力都供过于求,残疾劳动力还有人要吗?近日,本报记者对广州的残疾人就业展开了调查。
昨天,记者在广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看到,4名盲人正在参加按摩师的就业能力鉴定。该中心的残疾人失业登记同时显示,自2008年7月1日以来,已有627名残疾人登记失业,事实可能远远不只这个数。
据了解,因为受金融危机冲击,广州市内有企业裁掉了残疾员工。从事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陈品竹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很容易受到伤害。例如,广州市内有一家大型仓储超市,每年春节前都聘用大量的残疾人,以此来享受国家的税收减免政策,然而春节后,却又将残疾人成批解聘。无形中,残疾人成了他们的避税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市残联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企业的做法侵害了残疾人的权益,然而并不违法,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据《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类用人单位均应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该比例的,按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0%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然而,调查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昂贵的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
采访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看不起残疾人。增城的蓝晶灯饰公司,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效益已大不如前,还是“收留”了150多名残疾人员工。虽工作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残疾人员工一个月可领到800元左右的工资。
然而,残疾人也不一定只能从事低端的工作。在萝岗区的科技园,创立了残疾人动漫影视艺术工作室,正在培养一批高端的残疾人科技人才。据介绍,这是中国残联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通过“订单式培训”、“订单式培训认证考试”,准备帮助广州的800名残疾人在高科技领域实现就业,目前已培养了354名,其中100名实现了“高端”就业。 (本报记者 陈晓璇 实习生 王世宇 通 讯 员 马向阳 利雪标)
责编:许桂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