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朝闻天下):28号晚上,一场“50年一遇”的强暴雨突袭广州,暴雨过后,市区54处地方处现严重“水浸街”现象,许多市民出行受阻、部分路段交通瘫痪。
而就在去年,广州市水务局刚刚花费巨资对主要地段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对于新改造的城市排水系统再次“失灵”的问题,广州市水务局昨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了解释。
广州市水务局有关人士主要就天河区岗顶的水浸情况进行了通报。在28号的暴雨中,天河区主干道基本瘫痪,岗顶更是淹成了水塘,成为水浸最严重的地区。
然而就在去年,广州水务局刚刚投入200多万元对这一地区实施了排水系统改造,改造工作到去年年底才全部完工。仅仅几个月后,新改造的排水系统又在28号的暴雨中几乎瘫痪,对此,水务局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这首先是因为岗顶“地势先天不足”,水浸处地势最低,而全路段像一个弯曲的弧型,中间低,两端高。其次,这场暴雨降雨量太大,超出了应急工程的设计标准。
对广州市民来说,天河区岗顶的水浸问题是久治难愈的“老毛病”,去年6月2号的一次大水浸就几乎让半个天河区瘫痪。那次水浸过后,广州水务局痛下决心进行了排水系统改造,而当时水务局曾表示,改造后的排水系统“能扛得住特大暴雨”。
与岗顶的情况类似,去年广州市荔湾区投入3600万元巨资,将龙源街作为试点,铺设了俗称“海绵路面”的透水路面。这种路面每平方米能吸收270升水,据说可以消除“水浸街”现象。可居民说,“海绵路面”的实际作用不大,28号的暴雨还是让他们的老房子遭了殃,家家户户只能在门前筑起防水的“小围墙”。
面对新改造的排水系统“排水不灵”的情况,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30号再次表态,他们将进一步扩大雨水排输管道的直径,还会考虑建立水泵强排系统。
责编: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