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点建设:从边缘迈向中心

 

CCTV.com  2009年03月30日 17:2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3月30日电(朱素英 魏大江)2009年初,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专程看望中南民大民族学学科带头人段超教授,鼓励他继续致力于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苏晓云指出,中南民大在土家族文化的科学研究工作中长期走在全国的前列,希望继续发挥优势,争取作出更多的贡献。中南民族大学近年来着力加强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无独有偶,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士生导师许宪隆教授,日前入选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这是其建校以来第一位入选学科评议组的专家。

  三年前,中南民族大学申报的民族学博士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三年里,中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博士点究竟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以致获得了这样的可喜变化?记者专程奔赴中南民族大学进行了调研、采访,相信这对于高校年轻博士点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校上下一盘棋

  博士学位是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博士点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及办学层次的重要表征。2006年申博成功后,中南民族大学全校师生振奋不已,毕竟这是几代中南民大人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结果。但是,他们并没有沉醉于此,反而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年轻的民族学博士点要如何建设才能在众多的老牌博士点中脱颖而出?

  申博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不是庆祝,中南民族大学迅速召开了加强民族学博士点建设专题会议。校领导和专家们达成一致共识:申博成功只是阶段性成果,不是最终目的,要全校上下一盘棋,让该学科入主流、创一流,成为中南民大的特色与品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南民族大学民社学院及时筹划召开民族学博士点建设恳谈会,邀请中央民大、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民族出版社、《民族研究》杂志社以及四川民研所、新疆民研所等民族学、人类学单位博士点负责人和科研出版单位领导和专家来校,为学校民族学博士点建设把脉开方。专家们认为,中南民族大学只有注重自己的传统,立足本区域,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与同类学科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和谐机制。

  在认真研读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中南民大民族学博士生指导小组反复研讨,对如何进一步凝练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等进行通盘考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策略、研究领域和学术方向。学校将以“南方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民族教育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四个研究方向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在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方面的传统优势和学校地处民族散杂居地区的区位特点,努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散杂居问题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团队拧成一股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受岑家梧先生、严学宭先生、吴泽霖先生、刘孝瑜先生等老一辈杰出学者的熏陶,中南民族大学就涌现了彭英明、吴永章、答振益、杨清震等一大批民族学研究学者,在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理论与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突出的成果。

  站在前辈的肩上,雷振扬、段超、许宪隆、孟立军等一批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形成了博士点学术团队的第一梯队。他们长期致力于长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研究、在南方民族史、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

  近年来,中南民族大学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吸引了中央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院民研所、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人才,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博士等归国留学人才。这些从四面八方汇聚来的年轻人无门户之见,不搞内耗,专心研究,实现良性竞争。由于措施得当,既避免了学科队伍学缘结构单一和“近亲繁殖”的问题,又很好的构建了第二和第三梯队,使原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相得益彰,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团队。

  目前,这个正在崛起的科研团队在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界备受瞩目。2006年,许宪隆教授当选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2008年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理论界)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工程。随后不久,入选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年,段超教授等当选为湖北省民族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目前,这个团队有10人应邀或被选举担任了国家级民族研究学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这表明,学科团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组织能力已经得到政府和学界的充分认可。 

  倾力打造一门课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层次齐全,民族学博士点的申报成功,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建校之初,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当时,课程由民族问题研究室承担,著名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严学宭先生、刘孝瑜先生等均在教研室任职。秉承老一辈学人的优良学风、教风,中南民族大学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由彭英明教授担纲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现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由民族学博士点所在单位民社学院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承担,教研室承担全校和民族学专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学任务。教研室对课程进行了诸多改革,一是强调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成因;二是压缩课堂学时,鼓励学生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让学生在调研中思考并形成感性认识。

  随着民族学博士点建设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学校优质课程、湖北省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2008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交融开放一平台

  2002年成立的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作为民族学博士点申报和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整合校内民族学、社会学、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法学、民族教育、民族经济、民俗学、民族文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资源,鼓励校内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一方面向社会发布课题招标公告,全面对社会开放,通过这种交叉开放机制的建设,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点建设的核心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有感召力的研究机构。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计划2009年设置开放性课题5项,每项经费5万,同时联合地方政府和研究机构为其提供配套资金,其项目资助额度相当于教育部社科项目,因而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中心的学术研究中来。中心还长期组织名家讲坛,近几年来,中心共邀请了先后邀请马戎、郑杭生、冯天瑜、严昌洪、李绍明、何星亮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举办“名人名家”讲座68次,同时还将适时推出“明日名家”校内名家讲座。这些讲座扩大了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能及时把握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潮流。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先后主办和联办了“族群理论与族际关系”“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发展”、“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第三、四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韩楚文化研讨会”、“台湾原住民学术研讨会”、“土家族确认50周年暨土家族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学术会议。2008年成功举办“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年会”,目前正在认真筹备第16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都市族群与族际关系”的专题会议,这些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基地的发展无疑也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

  突出特色创一流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博士点已经声威渐壮,培育了一批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许宪隆、李吉和教授的“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拓展了民族研究的新领域,对民族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许宪隆积极倡导的散杂居民族“共生互补”理论,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雷振扬、张跃平等教授的民族政策与民族社会发展研究,在继承彭英明等教授的民族理论研究基础上,凝练了新的理论体系;段超、田敏等教授的土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继承由岑家梧教授开创、中间经过吴永章等著名学者发展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上,继往开来,引导着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方向;柏贵喜、谭必友等教授的民族学实证研究,也逐步在民族社会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近三年来,中南民大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共承担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近20部,在《光明日报》、《民族研究》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10余篇,有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其中,关于海南黎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家族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旅游开发、法制建设等调研成果,受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点经过积极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学科建设在校内从边缘走向中心,民族学已经成为汇聚该校学科研究力量的核点。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术团队也在国内从边缘走向中心,团队成员在诸多研究方向上成绩显著。下一步,将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单科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从边缘走向中心。

责编:汪蛟龙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