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忠孝仁根 亘古传承——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综述

 

CCTV.com  2009年03月27日 20: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山西日报  

  

  扬介子文化 传诚信美德——2008介休绵山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活动综述

  “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绵山的”,说这话的是我国民俗研究专家、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先生。在介公墓前,80岁高龄的乌丙安手持鲜花、双膝跪地、眼含热泪,动情地说:“今年的清明节能来到绵山、来到介公墓,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介子推是忠烈爱国的代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有这样想法的绝非乌老一人。4月2日,在清明(寒食)节发源地介休绵山隆重举办了2008介休绵山中国清明 (寒食)文化节开幕式。随后,还将有一系列的纪念介子推的活动。“我们举办此次清明(寒食)文化节就是要传承我国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介子推这种忠烈的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继续探索和挖掘这种忠烈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这次文化节的一项主要内容。”介休市委宣传部长刘娟告诉记者。

  2600多年前,介子推“割股奉君、逸禄不仕、携母隐山、焚林俱死”;今天,这么多人、这么大的活动纪念他,这究竟为什么呢?目前,我省已经有多位专家学者结合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对介子推“尊君爱国的高尚情操,廉介诚信的人生准则”等课题开始了探讨与研究。很显然,介子文化宝库中笃守诚信等垂世精髓至今依然是学人之课、晋商之本。

  因为介子推的“忠”,一座绵山成为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一个节气成为全民族的节日。

  介子推被焚绵山之后的千百年里,他的忠烈精神不断被发扬光大。他不会想到,这里会 成为晋商文化的发祥 地。在介休,明清两代 出现了以张原村范氏 为代表的一代皇商和 贾村侯家、北辛武冀 家的辉煌历史。而在距 离介休不远的灵石、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也先后出现了乔家、王家、渠家、常家、曹家等巨商。百里晋中,商贾云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奇观。现在,则有安泰、三佳、茂胜、路鑫等一批新晋商在三晋大地上茁壮成长。这一代又一代晋商兴盛的原因正是脚踏实地、笃守诚信。

  明清晋商的辉煌已成历史,但以诚信为核心的晋商精神却升华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成为新晋商的经营之本。2005年,来自全省的163家商贸企业联合发出《诚信宣言》,自愿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考核,努力使企业成为业内认可、顾客满意的品牌企业。

  说起诚信,绵山风景区的开发人、介休市新晋商代表人物阎吉英有着独到的见解:“天下为公,回报社会是诚信的根,自私的人是不会讲诚信的,只有把自己和为大家、为社会服务连在一起,才会诚信地做人、做事。休于绵山的介子推正是廉介诚信的代表,对绵山的开发和保护就是发掘和传承这种诚信美德。”十多年对绵山的苦心经营,如今这里已是游人如织。今年在这里举行的清明(寒食)文化节活动更是对介子推廉介诚信的一次全民致敬。

  作为将清明(寒食)节确立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有力推动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说:“清明(寒食)节放假就是要让人们有时间和空间,把中华民族这种忠烈诚信的美德传承下去。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培养节日情感,树立民族精神。今年在绵山过清明节就好似在希腊奥林匹亚采集奥运火种,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传承节日美德的火炬手。”(记者 李晓明 郭丹 通讯员 宋建国)

  

  亲近传统 传承孝道——写在孝义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举行之际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桃花、梨花纷繁刚过,今年的清明就如约而至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算起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今年的清明节又是全国法定节假日规定调整后的第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其传承经典文化,为其他新增的法定传统节日树立标杆的意义就更加凸显了。4月3日,孝义市举办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孝·义经典诵读会,就是将传统节日过出新意,挖掘其更深刻文化内涵的一次主题活动。

  孝义自古以孝立县,作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为数不多的、最古老的县邑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十四孝之一——郑兴“割股奉母”的孝行闻于朝,“大孝堡”的美誉流芳千古,唐太宗下诏“孝义”县。千百年来作为忠孝之地、仁义之邦,“尊孝崇义”已成为孝义地方特色文化最具魅力的核心内容。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孝义历史文脉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孝义人民把“尊孝崇义”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经济大潮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地实现了“吕梁领先,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三步”战略目标。此次活动将弘扬孝道文化、展示“孝”“义”传统与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巧妙贴合,便成为孝义市举办这次清明节系列活动的题中之义。

  4月3日,孝义的市民们纷纷携妻带子、扶老 携幼从四面八方赶 来,汇集在孝义广 场上,驻足观看“弘 扬孝道文化、构建和 谐孝义”主题书法 展、剪纸艺术展和 “二十四孝故事”图片展,不时谈论着与展览作品相关的话题。广大市民纷纷认为孝是不灭的火、长流的水、未了的情。活动现场还评选出了该市首届十大孝贤人物,身披红绸的十位道德模范接受了少先队员的鲜花和队礼,他们的脸上满盈笑意。孝·义道经典美文诵读会将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200余名中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把现场数万名群众带入到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之中,达到了倡导孝心,推行孝道,倡行忠义,塑造忠诚,引领社会风尚,提高市民基本道德素质的意义。

  一位领着孩子的市民在听了朗诵后也深有感触,她说:“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到来之际,市里举办这样的主题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食粮。”

  “寒食春风御柳斜,听风听雨过清明”。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是我国自古有之的传统习俗,而孝义市举办的清明节系列活动让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如这次“二十四孝故事”图片展的序言所说,孝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固有的美德,也是人伦的大本,孝道可使人品敦于真、善、美,使家庭和乐、社会和谐。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正是我们所苦苦探求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应有之义吗?(李发维 赵述颢 郭晓星 马永刚)

  

  仁风越千载激情歌盛世——怀仁“仁义”经典美文诵读会综述

  梨花风起,游子寻春,清明时节的怀仁处处一派生机。因着全国清明节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的成功举办,以“仁”字为鲜明特色的城市品牌再度唱响。

  连日来,“十百千万仁人,劲诵仁义美文”活动遍及全县城乡,十个乡镇、百名村官、千户家庭、万名学子纷纷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咀嚼仁义内涵,品读经典美文,使一个传统的节日因书香浸润而风景独好。

  4月2日,在迎宾广场“怀想仁人”雕塑下,“仁义”经典美文诵读会更把全县清明节系列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诵读会分为“厚德、博爱、和谐”三个章节,以《仁义名句集锦》拉开帷幕,其间诵读的《朱子家训》《前出师表》《短歌行》《岳阳楼记》等多篇经典美文,字字珠玑,句句颂仁。现场观众与嘉宾互动,古韵与新声共震,最后,全体人员合诵《怀想仁人雕塑碑记》,为本次诵读会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整个活动气氛热烈而雅致,既是一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举措,又成为一次根植传统、缅怀经典、传承文脉的文明之旅。

  怀仁缘结于“仁”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905年,后唐武皇李克用与契丹主耶律 阿保机于此地会盟,易 袍换马、约为兄弟,有 “怀想仁人”之意,后世 据 此 而 名“怀仁”。千 百年来,在战争与和 平 的 角 逐中,“怀仁” 二字涵盖着一段胡汉民族融合的史诗,也成为一句饱含哲理的箴言。而以“仁义”为根本的区域文明符号,更是一方土地挥之不去的血脉基因。

  2005年,怀仁县政府在迎宾广场竖起了“怀想仁人”雕塑,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两位风流人物跨越千年风云,再次巨手相握,共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未来……

  今天的怀仁人民,以自己对文明的求索,阐释着“仁”、理解着“仁”、拥有着“仁”,并以之为标志,形成了新的文明特质。民众崇尚“里仁为美”,以奉扬仁风;政府坚信“民兴于仁”,故深仁厚泽;发展不忘“含仁怀义”,弘仁爱新风,从而使怀仁各项事业发展迈开新步伐、呈现新气象。

  以“仁”为本,鼓起“精、气、神”。近年来,怀仁的教育事业发展享誉三晋,开阔兼容的校园文化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漫步怀仁,随处可见的《市民公约》也讲述着“仁”的要义。新近总结的“怀仁精神”中,“仁义诚信”四字,被列为首要内容。

  以“仁”聚财,强壮“骨、血、肉”。“仁”是道义,“仁”是品行,“仁”也是资源。去年,怀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19个县市区排名中进入前10名,并跨入了中国中部百强县和环渤海循环经济竞争力百强县行列,其财政收入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一个雄风劲起的“怀仁模式”发展之路崛起雁门关外。谈到发展的内因,人们关注的还是一个“仁”字。近年来,怀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亮出“仁”字为先的招商旗帜,以最真诚的方式展现着自身的美丽,期待着与四海人杰、五湖客商相约。

  以“仁”惠人,和谐“人、事、物”。近年来,怀仁县委、县政府坚持跨越式发展与群众受益程度的统一,既依托民气、民智、民力共建和谐,又围绕民富、民生、民安让全县人民共享和谐。由此,“仁”字也成为怀仁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最佳注释。(通讯员郝丽云 记者安玉)

  

  根聚华人心和谐万邦情——写在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活动举行之际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4月4日,是国家调整节假日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第18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洪洞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外的寻根华人、全国各地大槐树移民后裔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万余人,聚首古槐遗址,虔诚祭拜祖先,共话同根亲情。

  元末明初,战争频仍,灾疫连绵,万户萧疏。中原大地,赤野千里,十室九空,荒无人烟。而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尤其晋南平阳府人口稠密。明统治者为发展经济,充实国力,开疆拓土,巩固政权,决定从山西进行大规模移民。洪洞县是平阳府第一人口大县,地处交通要冲,城北汉代大槐树下的广济寺就成了各地移民迁徙四方的集散之地。从明洪武初年至永乐15年,明政府在此设局驻员,集结万民,发放“凭照川资”,遣送四方。历时长达50年,先后移民18次,移民遍布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等地,涉及4大民族800多个姓氏,迁民总人数达100余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大移民,堪称“世界移民之最”。数百年来,无数海内外古槐后裔把洪洞大槐树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纷纷到大槐树下寻根祭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大槐树根祖文化。

  大槐树根祖文化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至今,辗转迁徙到海内外的古槐后裔,都能在大槐树下找到自己的宗族之根,理清自己与先祖的衍生脉络。回到大槐树,无不有“家”的感觉,“亲”的感受。传唱数百年的 “问 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 洞大槐树”就是根祖文 化的凝聚力所在。600 年沧桑轮回,大槐树 几度枯荣,移民先祖子 孙繁衍,生生不息。今 天,古槐后裔已遍布全国乃至海外,世界上每10个华人中,就有一名古槐后裔。一水之流而万脉,一木之茂而千条。大槐树所代表的是血脉情、民族情,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大槐树根祖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迄今已成功举办17届,现已发展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民俗活动。近年来,我省大力弘扬大槐树根祖文化,精心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文化精品工程。正在扩建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驰名全国的文化旅游景区和最大的移民祭祖圣地。

  弘扬大槐树根祖文化,就是要让大槐树根祖文化更具辐射力。临汾市和洪洞县加大根祖文化宣传力度,拍摄了40集大型连续剧《大槐树》,多次与中央媒体联办节目,成立了大槐树根祖文化研究会,创办了《大槐树》文化杂志,挖掘整理出版了系列大槐树根祖文化丛书,开发了数10种大槐树旅游纪念品,多次在北京举办 “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新闻发布会,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活动的规模一年大于一年。大槐树根祖文化的最大特色是血脉亲情的链接,对于一贯注重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来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当前,大力弘扬大槐树根祖文化,就是要让大槐树根祖文化成为“软实力”,凝聚华人心、和谐万邦情,让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实现兴晋富民、建设和谐山西做出新的贡献。(李宏伟)

责编:闫彬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