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武警水电部队支援西藏电力建设记事

 

CCTV.com  2009年03月11日 20: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西藏民主改革50年

  新华网拉萨3月11日电 题:光明洒满雪域高原——武警水电部队支援西藏电力建设记事

  史志强、翟平国

  进藏25年来,武警水电官兵所建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6万千瓦,已覆盖广袤千里的大地。滚滚电流,点亮了广大农牧民的生活,祖祖辈辈用牛羊粪火取暖、点酥油灯照明的藏族群众开始过上了看电视、用冰箱、打手机、刷磁卡、上网冲浪的现代生活。

  光明使者

  曾经,电能的短缺影响着西藏的经济发展,有三分之二的县为“无电区”,木材、牛粪、草皮是生产生活的主要燃料。甚至在医院的手术台上,有时也不得不用油灯照明。

  高原缺电不缺水。西藏境内的水资源总量达3548亿立方米,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是西藏能源建设的优势所在。但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修水电站、进行大规模的土建还从没有人实践过。

  1985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把建设羊湖电站作为一份礼物,献给西藏。

  面对许多施工单位望而却步的艰苦条件,1985年8月2日,武警水电部队从全国各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抽调精兵强将,千里挺进雪域高原。一场为西藏人民送光明的战斗在“世界第三极”打响了。

  在海拔近5000米的羊湖电站,8级以上大风每年要吹100多天,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呕吐,甚至患上肺水肿、脑水肿……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经过1000多个日夜奋战,贯通了6700多米的引水隧洞。

  1998年,总装机容量11.25万千瓦、年发电量8409万千瓦时的羊湖电站正式竣工。这个电站的建成,使拉萨电网增加了两倍以上的电力,并使西藏的电站总装机容量首次突破了30万千瓦。

  1996年8月,藏北那曲查龙电站建成,结束了当地无常规电源的历史;

  2001年8月,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总库容达1.5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

  2006年9月,阿里狮泉河首台机组发电,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地区所在地无常规用电的历史;

  ……

  随着一座座由水电官兵参建的水电工程的发电,总装机46万千瓦的电流覆盖拉萨、昌都、林芝、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等地区。

  创造奇迹

  山南,曾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地方。沃卡河一级水电站就坐落在这里。

  被称为“水电工程建设的百科全书”的沃卡一级电站,是国家援藏62项工程中的第2大项目,年发电量7300万千瓦时。这里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施工中涉及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地基处理、大坝渗漏等问题非常棘手。

  放弃了地方高薪聘请的成都理工大学水文与地质专业博士周志东,被工程指挥部指定为倒虹吸工程的负责人。电站指挥所距工地约3公里,他每天都步行到施工一线,观察地质现象、收集地质信息、熟悉施工地质情况。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后,他修正了原施工方案,既确保了工程质量又缩短了工程工期。

  高压钢管的现场焊接,在内地是成熟的技术,然而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进行,特殊的环境和气候对焊接工艺、质量和焊工体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武警水电部队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公关组,在不同海拔、不同气温条件下反复进行试验,探索出了一套高原气候条件下高压钢管现场焊接的可行性反工艺。如今,一条3000米长的压力钢管,在甘巴拉山和电站厂房之间,安全地承载着每平方厘米80千克的压力,向水轮机源源不断地引水发电。

  由于西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地带,引水隧洞渗水问题成为羊湖电站建设的拦路虎。国外水电专家扬言:“高原引水隧洞渗水问题无法解决!”

  以武警水电三总队副总队长赵秀玲为首的一批技术骨干,白天蹲在隧洞里观察记录数据,晚上查找资料、论证分析。他们跳出书本,在沉沙池溢流堰施工中,大胆提出改进方案,成功解决了引水隧洞渗水难题,不仅使工期提前了半年,还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在被称为“西藏第一坝”的满拉水利枢纽拦河坝施工中,技术人员深入工地进行了82组实验,检验并修正了大坝的填筑的设计标准,确定了更为符合科学和实际的施工参数,确保大坝始终按照最优的质量标准施工。

  查龙水电站大坝是西藏高原上第一座面板堆石坝。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昼夜温差达30摄氏度,日照强、蒸发快,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经过反复试验,官兵们找到了适合高原地理、气候条件的混凝土配合比,攻克了高原混凝土浇注的难关。

  2003年12月,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在安全运行了2年后,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20多年来,武警水电部队先后从全国各大院校吸收大学生近千人,使各类技术干部占到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

  火热情怀

  吃着海带粉丝和干得像劈柴一样的腊肉,住着四壁透风的帐篷,个把月才能打通一次内地电话……20多年与雪山冰川相伴,水电官兵心中蕴藏着对藏族群众无限的赤诚。

  党的十六大代表、中国十大女杰、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武警水电三总队副总队长赵秀玲,以1.55米的柔弱女儿身,在高原工作了10多个年头,而与儿子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

  1997年冬,赵秀玲休假回到儿子身边,亲手为他点燃生日蜡烛——在儿子的记忆里,母亲从没给自己庆祝过一次生日。

  “在内地,赵秀玲只有一个儿子。但在西藏,赵秀玲有许多‘儿子’——羊湖、沃卡、查龙……那是一座座凝聚着她心血的电站。”赵秀玲的同事说。

  三峡大学毕业的黄强,1996年来到武警水电部队,在西藏一干就是十几年,先后参加了拉萨河直孔、阿里狮泉河、林芝老虎嘴电站建设。 2006年3月,黄强带领4人驱车赶往阿里。离阿里还有100公里时,一条冰河阻断了前路。当时正是桃花汛期,冰面行车十分危险。

  “为了早点赶到工地,只能硬闯了。”黄强命令驾驶员加足油门,快速穿过冰层。50米、100米……眼看就要到岸,车轮突然陷入冰河,5人被困在冰河上。他们把车上能穿的全都缠在身上、裹在头上。等到救援车赶来,已是9个小时后……

  武警水电官兵进藏20多年来,为了高原的光明梦,有40%以上的官兵患上了各种高原病,有20多名官兵长眠在雪域高原上。

责编:赵德礼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