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主题是“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言献策”。厉以宁、李德水、陈锡文、王文彪、方方等五位委员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记者问方方委员,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国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并购海外企业,比如说中铝集团入资力拓,此次收购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这是否是中国利用金融危机拓展其在全球金融和产业版图的势力?您作为政协委员,同时又是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何建议?
方方说,资本的特性永远是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找到平衡,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资本和日本的资本、和韩国的资本、和俄罗斯的资本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全球很多经济体资本市场的银根比较紧,相反中国由于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比较好,外汇很多,我们的汇率比较坚挺,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比较低。这样自然就给中国的企业造成去海外收购的优势和冲动,这个有很明显的商业逻辑。这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
第二,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自然就成为全球主要的资源需求大国,这种市场需求也推动着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收购一些资源,这是市场推动的力量。
第三,从整个全球资源配置角度来说,就好象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资本一定是从成本低的经济体向成本比较高的经济体流动。再进一步说,全球的优质资源产权也会从资源比较丰富的经济体向资源稀缺性比较强的经济体来转移,这对于全球的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要求。对于整个全球的“地球村”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谐共存方面也是必然的有效方式。同时,我觉得这也是全球大的企业,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
具体到刚刚说到是不是扩充金融版图或者产业版图,我讲两句话。第一,投资方本身是一个投资逐利的过程,所以也没有必要把这个行动和扩充金融版图、扩充产业版图联在一起。被投资方也要在商言商,在法律和监管允许的情况下,用最少的经济成本找到最多的资金、最有附加值的投资。
第二,关于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认识,这是我工作当中做的很多的一件事情。我经历过成功的案例,也分析过一些不太成功的案例。总的感觉,一个企业要想在海外并购,在“走出去”过程中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很清晰的战略思考,一定要有一个战略,而不是抱着一种捞底的心态,说现在便宜,不管什么都去买,这样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我认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或者“走出去”,不能以一时一事股价的变动作为判断它是否成功的标准。具体来说,我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第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思考,要想清楚。第二,有了很好的战略定位之后,要有人才储备,要有很好的企业管制方面的准备,要有管理架构上的一些准备,因为这个不仅对并购很重要,对并购之后的长期管理很重要。第三,中国企业要善用各类专业机构,海外并购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有商务、财务、法律、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和制约,同时还有舆论、政治、当地文化等等方面的潜在挑战。所以中国企业要善于判断和选择专业机构,壮大自己的阵营,一起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最后,我作为香港委员,我还卖一点儿小广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把香港作为自己的窗口和平台,因为香港有它的法制、人才、信息、语言等方面的优势,这件事情做好了,对祖国大陆、对香港都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责编:汪蛟龙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