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躲猫猫事件追踪:云南有关部门撬动真相的实验价值

 

CCTV.com  2009年02月22日 11:2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南方日报  

    网友调查报告一出炉,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再度将此次调查团组织者伍皓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昨日(21日),伍皓顾不上吃午饭,马不停蹄地周旋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网友调查代表舆论监督,不是司法调查。”他表示,要将这种民间声音集结,作为他任职后对言论管理的创新,将其常态化。

    尽管不少网友对没有结论的报告表示失望,但是大多数人已经将目光转移到政府处理方式上来,而非事件本身,这一点多少成为此次云南省委宣传部危机公关的成功之处。伍皓自称组建网调团是为解公众“燃眉之渴”;但另一方面,其作为网友却“感觉不解渴”。

    伍皓正在他的网络意见箱查看网友意见。赵佳月摄

  网调团能否代表全体网民?

    伍皓有个自己的QQ群,名为“伍皓的网络意见箱”,“里面大多是媒体记者,也有一些活跃网友”。在组建网调团公告贴出之前,他首先在这个群内发布了消息,“两秒钟不到,网友边民就报名了,紧接其后的是风之末端,第三人是温星”。根据此前定下的原则:“取前4位,前2位任主任和副主任”。这3名网友入选,身份当然都与媒体相靠近。

    此后报名的网友数量完全超乎了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预计,于是不得不将4名网友扩大到10名。伍皓称,其他的网调团成员“都是随机产生”。21岁的扬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宁便是如此入选的。李宁认为,自己代表了大学生,同时也热心公众活动,曾在媒体实习,这些都为他的入选增加了筹码。

    报告公布前后,网络意见就开始质疑这些网友的身份,有网友甚至通过“人肉搜索”,搜出了8名“网民及社会人士代表”的身份。其中,边民、风之末端是网站编辑,温星是记者。网友认为“这3人原本就是宣传部长伍皓副部长的‘属下’,因此,这个团队本身就是有‘猫腻’的”。

    对此,温星在博客中回应称:“本人是常年做社会新闻的记者,平时从不主动与官方接触,我与伍皓的首要关系,倒不如说是网友关系。边民、风之末端2位与伍的关系也是这样。实际上,我们4人都在同一个QQ群里,当伍皓刚提到民间调查的想法时,我们3人便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时间上抢了先机,这是我们能入选调查委员会的第一大因素。另外,由于我们3个都是云南本土知名的网友,所以,能最终入选也就顺理成章了。”

    伍皓也表示,边民是令云南省委宣传部颇为头疼的“刺头”,“两会期间有网友拍到参会代表闭眼睛的照片,一眨眼功夫他大篇幅的评论就贴到各大论坛去了”。伍皓的电脑中至今仍保留着边民的此篇评论。

  是尊重民意还是转移焦点?

    对从事了16年新华社新闻工作的伍皓来说“用新的办法进行言论管理”是这位任职不到三个月的新闻官试图探索的道路。“我不是个另类的官员,只是身上多了点新闻记者的本色和职业精神”。

    伍皓不止一次对此次网调团的不足之处作出检讨:“时间的确仓促了点。下一次我们会做好充分准备。”他坦陈:“我们将把这种形式常态化,将建立一个民间草根力量的数据库,以后我们再进行类似活动时,我们一方面可以继续征集,另一方面可以从这个数据库中调取。”

    伍皓透露,“躲猫猫”事件之后,他还将就农民工求职问题策划一次“草根新闻发布会”,“由农民工自己来担任新闻发布会的主角,向媒体说出自己的诉求和困惑”。

    当网络上关于此次事件只是政府的一场“秀”声鹊起时,网友也产生了这样的质疑:“这究竟是政府的一次危机公关,还是对网络民意的尊重?”

    “主观上我们没有考虑过公关,首先想到的是要及时回应网民,把真相尽可能呈现给他们,起码让他们尽可能接近真相。说实话,如果这只是个单纯的案件,就没我们宣传部门什么事情,正因为它成为了公共舆论事件,我们才有职责参与进来处理。”伍皓承认,客观上的确也起到了危机公关的效果。

    但是紧随其后,当伍皓帮助记者联系政法委有关人员采访时,他在电话中与对方直言不讳:“现在焦点已经成功转移了,过两三天舆论应该就会平息,你们就可以好好调查了。”

  形式大于内容?

    云南省委宣传部对于“躲猫猫”事件的处理的确是标新立异的。我们有理由怀疑伍皓在推动网友调查团的过程中是冲破了重重阻碍的。从决定形成到与各部门协调的短短一天时间里,伍皓承担了怎样的压力,冲破了怎样的阻力,在伍皓口中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尽量说服咯。”

    而事实上,在此前,宣传部对风险也进行了评估。“如果调查结果与警方不一样怎么办?这势必让公安部门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协调会上一度出现过争执,对此伍皓毫不回避,“当时各部门觉得我的想法奇特,但是即使有出入又怎么样,真相始终是真相,只要我们的调查是公正公开的,发现了问题直面改正就是了,我相信广大网民也是会理解的。”

    遗憾的是,网友调查团无法给出结论,当然也不存在与公检法部门结论不符合的可能。这一点是令网友失望的地方,也是伍皓这位网友的失望之处:“我也希望他们的调查能够回答关键性问题,比如究竟是否存在民警施暴;是否存在牢头狱霸;是否存在虐待。很可惜调查团没有给我们明确答复,这也让我觉得很不解渴。”

    对于没有结论的调查,是否徒留形式毫无内容,伍皓的回答是:“它是有内容的,至少网友进入到现场,在公检法人员面前,对案情进行了公开质疑和提问,他们以一个公民的姿态去接近真相本身。而我们的处理方式,必将敦促司法部门,起码缩短了司法调查出结果的期限。”(特派记者赵佳月 实习生蒋哲)

  短评

  既然引爆了,就不要再躲!

    “躲猫猫”事件仍未能“躲”过网友们的质疑。

    涉及判断问题的关键证据,诸如尸检报告、监控录像的未能公布,让公众的知情权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躲猫猫”事件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丧失了一个最佳的良机———试图找回公信力的政府和网络民意之间的互动与缺失的信任基础的建立。

    既然引爆了,就不要再“躲”!事件走向一地鸡毛的境况,极有可能导致双输局面的产生。这将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想必也有违云南省委宣传部开明的初衷。

    同时,对网络干预司法、网络暴力的出现,也应理性高度警戒。警方自己调查自己,显然难以服众,所以公众期待纪检、检察机关等部门启开联合调查的那一天。

    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只要云南省委不“躲猫猫”,真相就不会躲猫猫。张鹏

  网友

  四问调查报告

    网民的争论并没有因调查报告的出炉而停歇。

    昨日凌晨时分,网友调查团的《“躲猫猫”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成了网络世界转载和热议的焦点。昨日,记者浏览主要门户网站以及网络社区,归纳出网友们提出的四大质疑。

    ●悲剧发生十多天了,死者的死因应该是公开的秘密了,尸检报告何时公开?网友称,如果尸检报告不公开,死亡与致死原因的因果关系判断就难以服众。

    ●看守所到底有没有监控录像?一说“探头位置是机密”,一说“录像内容是机密”,那么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可以向公众公布?人是关在公安局看守所里受重伤并死去的,警方是这一事件的利害人,由警方自己调查并向外公布,怎能让人信服?

    ●网络调查团的成员如何产生的?15人的调查团成员是怎样被选出来的?为何人肉搜索显示指向为政府的“托”?网友的调查过程被挑刺的网友称为“整个感觉像是走过场一样,调查有点名不符实。”

    ●云南省委宣传部其实是在转移视线,搞危机公关? 

    (记者 张鹏)

责编:高松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