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2月17日电(记者李丽静)记者从河南省农机局获悉:产粮大省河南在50年一遇的大旱情况下,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麦田抗旱能力,效果明显。
据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据悉,河南省农机局从2002年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目前已在44个项目县中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10500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323.9万亩,据2008年对项目县验收资料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小麦平均亩增产24.41公斤,亩平均节约生产成本37.08元;玉米平均亩增产23.8公斤,亩平均节约生产成本26.9元。
河南省农机推广站日前组织项目区的宁陵、灵宝、民权和龙安四县区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麦田进行检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麦苗有效分蘖数平均4.5个,次生根平均6.65个;实施传统耕作的麦苗有效分蘖数平均3.85个,次生根平均5.88个。检测结果表明,在大旱的情况下,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苗情要明显优于传统耕作技术。
责编:孙洁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