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人生的最后两年四个月
■四川日报记者 范英 张宏平 李传君 陈松
《廉政瞭望》杂志记者 周丽萍
56岁的巴山“背二哥”廖庆和像往常一样,背着背篼在南江城里揽活。忽然,墙上一张讣告跃入眼帘。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王书记啊!”一声出口,廖庆和泪水长流。
廖庆和忘不了,就在去年春节,讣告上的这个人与“背二哥”们团年,给每一位“背二哥”夹菜;还是这个人,握着他的手说:“年纪大了,靠背力过一辈子不可能。”没多久,县上办起“背二哥”培训班,教他们种养技术。
那天,廖庆和哭到天明。
那天是2008年11月28日。一天前,与肺癌晚期搏斗了两年四个月的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走了。
王瑛灵前,一条挽幛上写着:王瑛一路走好。落款:全体“背二哥”。挽幛旁,专门接待农民工的南江“背二哥”宾馆总经理韩佳俊痛哭失声。
与“背二哥”们同声痛哭的,有从这位县纪委书记身上认识到公平与正义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的人们,也有曾“栽”在这位铁面无私的小个子女人手下,又被她“拉”上正道的人们。
那天,王瑛家所在的巴中城,全城花圈售罄。
正是大巴山霜重风寒的日子,没有了王瑛的那简朴的家,肃穆却不清冷。王瑛生机勃勃地笑着——在她生前最喜欢的那张以红叶为背景的照片里,在生机勃勃的红叶的簇拥中。
王瑛爱大巴山的红叶,爱得热烈而又深沉。因为,红叶那热烈而又深沉的“红”,是霜“打”出来的,而且霜重色愈浓。
红叶会飘落吗?会。红叶会死吗?不会。年复一年秋风起时,看看那满山遍野壮丽的红!
燃烧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离青川不远的南江县,情况紧急。正在重庆新桥医院接受化疗的王瑛立即拨电话:纪委干部马上到一线!第二天,王瑛不顾主治医生劝阻,中断尚有3天才结束的疗程,赶回南江。
县纪委办公区在四楼。88级台阶,王瑛要爬20分钟。与22个月前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后的任何一次一样,这一次她仍然谢绝别人搀扶——只是这一次爬得更加吃力。这是2008年5月13日。从这一天起,王瑛不是以年而是以天计的生命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对南江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检查在第一时间启动。为便于指挥,王瑛把宿舍里的钢丝床搬到办公室;为及时听到受灾群众的呼声,她将纪委全体干部的电话号码公布到村,每个乡镇设立现场投诉点。
2008年7月,八庙乡方家坪村群众向王瑛电话举报:该村抗震救灾物资发放搞平均主义。“立查立办!”初核案件的那几天,她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给办案人员询问案件进展情况。经查证,群众反映属实。在研究对相关人员处理的会上,王瑛态度鲜明:严惩。最后,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分别被免去职务,4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王瑛处理有关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和发放的信访举报36件,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14起。
燕山乡枇杷村一社村民王伦贵的土坯房被震散了架。简单作了支撑处理后,一家人说啥也不愿搬出去。
6月10日,一路颠簸,王瑛走进摇摇欲坠的危房。
“这房子不能再住人了,马上搬,人、东西全搬出来。”知道老王经济困难,王瑛自己掏出500元给他,又帮他在信用社协调贷款2万元,安排纪委蹲点同志帮他制定重建规划……半年后,王伦贵搬进120平方米的红砖房时,反反复复想起王瑛走时留下的一句话:“修好后我来给你剪彩。”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王瑛每次到燕山乡,乡党委书记陈和杰总会盯着她问。谁会想到,“总是气色很好”的王瑛,却“蒙骗”了所有人:由于长时间大剂量吃药、化疗,她的脸色发黑、嘴唇发紫、面部浮肿。为了不让大家看出变化,下乡前,她常换上最喜欢的红衣服,精心梳理好假发。
她的包里,常备有3样东西:止痛药、口香糖、口红。疼痛难忍的时候,她就悄悄服几粒止痛药;剧烈咳嗽前,她就反复咀嚼口香糖屏住呼吸;气色不好时,她就躲在角落里迅速涂上口红。为了提神,她茶杯里茶叶常常比水还多。
100斤、90斤、80斤……王瑛的体重直线下落,每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非常吃力。任何一天,都可能是生命倒计时归零的日子。正因为如此,她要抓住这最后的分分秒秒,能多做一点事就多做一点,哪怕倒在正在做的时候!
9月12日,主持召开县纪委职工大会;11月9日,星期天,最后一次到办公室,给纪委班子成员安排工作;11月21日,南江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王瑛意外地出现在会场……在最后的四五天里,王瑛很少说话,也不再接听朋友的电话了,她怕大家担心。“你告诉大家,我没事。”王瑛请挚友向所有关爱她的人报“平安”。
11月27日,王瑛生命的最后一天。一夜难眠,再多剂量的止痛药也不能抵住骨子里的痛。早上起来,王瑛拨打了她的最后一个电话:“我今天到重庆治病。我们是重灾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不能有半点闪失……”
“那天,她连自己穿衣的力气也没有了。”王瑛的丈夫、巴中市委政法委干部张勇流着泪说,“但她还是想着工作。”
丈夫背着虚弱的妻子下楼——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背自己的妻子。
4个多小时后,在距离医院仅仅20分钟车程的地方,在47岁生日的前夕,王瑛永远闭上了眼睛……
张勇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妻子走过的最后两年四个月,那是妻子一生中最艰难也是生命之火燃烧得最绚丽的两年四个月。
红叶总在最美的时候飘落,落进大地的怀抱,与大地融为一体。
坚守
2006年7月,王瑛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巴中市委准备安排她回市里一个局任正职,相对来说,这份工作不如纪检工作那样紧张,回到巴中家里也便于养病。她拒绝了。战士难舍疆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要坚守在自己所热爱的纪检工作岗位。
2006年12月的一天,大河镇福字寺村8名老党员拿着盖有鲜红手印的举报信,找到王瑛反映村干部侵吞退耕还林资金的问题。王瑛把手中的笔往桌子上一拍:“这件事我们一定会给一个明白!”
当天下午,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王瑛带着调查组来到村上。在村上蹲了4天,走访了50多名群众,该退的款都退了,该处理的人也都处理了。群众高兴了,王瑛却轻松不起来:如果没有一种监督机制,一个“福字寺村”处理下去了,还会有很多个“福字寺村”冒出来!经过反复调研,她富有创意地提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员制度。2007年2月,全县522个行政村公推公选出村级督查员522名,12个街道社区推选督查员12名,填补村级监督的空白。县政府采纳王瑛的建议,督查员每人每月300元的误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建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员制度的工作量和难度,远大于单纯处理福字寺村的问题,可这恰好是王瑛自找的。“生那么重的病,她完全可以不去干这件事。她图啥啊,她是心甘情愿为老百姓当靠山!”东榆镇跃进村老党员张仕奎说。
“心甘情愿为老百姓当靠山”的事,在王瑛20多年纪检干部生涯中数不胜数。
2003年3月24日,几名派出所干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县公安局一些领导弄虚作假,隐瞒包庇,事情眼看就此了了。举报信到了王瑛手上。一向温和的她震怒了:“这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查,必须还生命一个尊严!”刚开始,当事人根本不把这个小个子女书记放在眼里:“你那一套,唬不了我。”还有恐吓电话:“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是不想活了!”
甚至在巴中的丈夫也感受到压力,打来电话:“是不是压力很大?”一阵沉默后,她只说了句“相信邪不压正”就挂了电话。
连续5天5夜,她蹲在办案一线,与涉案人员直接交锋,终于撕开突破口。两个月后,案件水落石出,11名干部被处分,包括县公安局局长和副局长。
“3·24”案就像一座山,翻过这座山,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谁知,生死大坎过早地摆在王瑛面前。
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无论言谈举止有什么改变,人们都不会觉得意外,意外的是王瑛什么都没有变,一如从前:一样的谈笑风生,一样的端庄雅致,一样的“太把工作当回事,没把身体当回事”。
王瑛担任南江县纪委书记8年,接任时被称为“高位接盘”——此前南江县纪委就是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同事们在看,王瑛能不能扛起这面大旗?
8年过去,王瑛走了,这面大旗插在更高的新起点。
南江是国家级贫困县,投资环境一度不好。王瑛给自己压了一副担子:纪检工作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王瑛跑了40多个乡镇、20多家企业、10余个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县执法机关中开展“三最佳”创评活动。即由服务对象、单位职工、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评选最佳执法单位、最佳执法领导、最佳执法人员,对当选者予以重奖。这一做法,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四川全省推广。
举一反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升到制度创新层面,“三最佳”升级为“五个零”:面对面投诉,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监察零空档;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五个零”的推行,使南江经济发展环境上了一个台阶。近3年,南江招商引资和工业增速在巴中市一直稳居第一。
担任县纪委书记8年中,王瑛直接牵头办理大要案件、典型案件50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没有一起冤假错案,也没有收到过一个申诉。2007年1月,王瑛被中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对这 “标兵”的分量感受最深的人中,有在“3·24”案件中被王瑛拉下马的柳昆。
“教训令人成熟,错误只属于过去,你未来的路还长,你要努力。”刚被撤掉县公安局副局长的那年春节,柳昆一家过得异常惨淡,王瑛敲门进屋,一句话让柳昆泪不能止。
春节一过,柳昆主动请缨下派任驻村干部,这一去就是4年。2006年7月1日,柳昆被巴中市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当天下午,他收到王瑛的短信:“大姐祝贺你,真的勇士,是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王瑛每年都要专门下村去看他。2006年12月的一天,光雾山漫天飞雪,王瑛坐着摩托车,沿着冰封的山路又去了村上。望着王瑛那张被病魔折磨的脸,柳昆哭了,王瑛还是那句“我没事,你好好工作”。非亲非故,王瑛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柳昆后来才知道,像他这样犯过错误、受到处分,又被王瑛关心帮扶的干部,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那是一张长长的名单。
“柳昆”们终于明白:王瑛对他们的关心,不是个人恩惠,而是一个纪检干部代表党组织给迷途的孩子指引回家的路!
不“明白”的人也有:她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给自己找“麻烦”的事,在王瑛生命的最后两年四个月中,远不是一起两起。2007年2月的一天,王瑛正在接受化疗。一份关于县经商委主任涉嫌受贿的材料送到她的病床。这位主任是她的熟人,这个案子又没有人举报。查还是不查?
“查!”没有丁点迟疑。
“你现在都这个样子了,安心养病就好了,还查什么案子?”有人说。他们不知道,在工作中而不是在病床上走过人生最后的时日,是王瑛决绝的选择。她深爱着这片红土地,她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守护这片红土地的纯净与正义。
从决定留在南江的那一刻起,王瑛就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谢幕方式,一如她喜爱的红叶。
牵挂
2008年4月,王瑛感觉自己病情在恶化。她有太多的牵挂,其中之一是一个非亲非故的女孩。她将自己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时获得的2万元奖金交给同事,专户存入:“这笔钱是给孩子上学用的,即使我不在了,也一定要每月按时寄给她。”
2008年12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望着自动取款机屏幕上跳出的数字,经管系二年级学生黄霞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出500元!怎么会?每月这个时候,黄霞都会准时收到王瑛汇过来的500元生活费。但现在,王妈妈去了天堂,再也回不来了。
在黄霞心中,王瑛就像妈妈一样。黄霞是南江县八庙乡人,2007年考上四川农业大学,家中因父亲治病欠下2万多元债务,无力支付学费,无奈准备放弃升学。下乡检查工作的王瑛得知此事后,专门来到她家:“小黄,我一定支持你上大学!”2007年8月25日,王瑛把黄霞请到办公室,将3000元现金交给黄霞。到学校后,黄霞每月中旬都能收到王瑛从南江寄去的生活费,生活费的数目和王瑛上大学的儿子张然一样多。现在,又是谁在给她寄钱?黄霞打电话找到南江县纪委一位叔叔,知道真相后顿时泪流满面:“王妈妈,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
在王瑛生命的最后两年四个月,燕山乡党委书记陈和杰陪着王瑛走遍燕山乡的山山水水。她清楚,黄霞只是王瑛先后资助的12名贫困大学生中的一个;她也清楚,王瑛的家境是多么窘迫:一家四口,母亲丈夫和自己都有病,儿子还在读大学;她更清楚,老百姓在王瑛心中的分量和王瑛最后两年四个月的牵挂。
燕山乡是王瑛的挂联点。这儿距县城43公里,路况很差,单边车程两个多小时。王瑛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县委决定不再安排她挂联。王瑛急了,找到县委书记,甚至说出“请组织给我继续为老百姓办事的机会”这样的话。“为老百姓办事”,还有比这更硬的道理吗!于是,这个偏远的山乡,见证了王瑛生命中最后两年四个月。
年高八旬的燕山乡秧坝村村民余长泰第一次见到王瑛是在一场大雪中,时间是2008年2月1日,王瑛给秧坝村的乡亲们拜年。年初,南江遭受罕见冰雪灾害。“这样大的雪,活了80岁也没见过几次。”余长泰想,她是怎么来的啊!虽是初次相见,余长泰对王瑛并不陌生。两年里,村里的许多变化,比如平整宽敞的村道、漂亮的微水池,都与这个小个子女人分不开。余长泰不知道王瑛已是病体支离,但是,当一身雪花的王瑛走进他家,他注意到了王瑛异常苍白的脸色。嘘寒问暖中,王瑛突然一阵猛咳。
“王书记,你也有病吧,要注意身体啊。”“我没病,不信我们到外面跑跑看。”大家笑着走出屋外。门口堆着王瑛带给他的年货:米、油、新被子……
相约来年春节,送走王瑛。余长泰怎么也想不到,已经没有来年。2008年12月初的一天,余长泰听到了那个他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也不想听到的消息,一下子老泪纵横:她都病成那样了,还想着我们这些老百姓!也是在12月初的一天,上两乡洋滩村村民带上扫帚、抹布来到“连心桥”,将这座索桥擦得纤尘不染。
“没有王书记,就没有这座桥啊。”村民们默默流泪。
2004年7月,王瑛正在洋滩村调研扶贫工作,看到一位老农吃力地背牛粪趟水过河,而7月的河水相当湍急。“太危险了!”王瑛快步走到河边。仔细询问,得知洋滩村一社大部分田土都在对岸,老百姓种收庄稼必须趟水而过。发大水时,村民还须绕行,早上八九点出发,到河对岸的庄稼地接近中午,再做几个小时的活,摸黑3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一社还有10多个学生娃要到河对面的学校念书。
“怎么不修座桥?”王瑛有些生气。“我们这里穷,没钱。”洋滩村村主任岳刚说。王瑛在乱石滩上走了几个来回,寻找最适合建桥的位置。第二天,她带来相关部门人员,现场落实资金和材料。
20多天后,这座长120米、宽5米的铁索桥就将洋滩村河两岸连接起来。洋滩村村民在桥头的岩石上錾出“连心桥”三个大字。
秋天,两岸红叶满坡,乡亲们就想起爱穿红衣的县纪委书记。
永生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王瑛生前认识的人,更多的人她生前不认识。人们来了,为的是“给她行几个鞠躬礼”。丈夫每天都要看一看王瑛生前最喜欢的那张照片,王瑛每天都从那儿对他微笑。那永恒的笑容定格于片片红叶那永远的红,宛如不熄的火。
送别王瑛的前一天,柳昆守了王瑛整整一夜,一次又一次地挑亮她灵前的烛火。直到这一夜,柳昆才知道当初自己驻村是王瑛顶着压力给他的机会。只是,感激再也不能亲口对她说。这么多年了,取得成绩后第一时间给王瑛发短信报告已成为柳昆的习惯。前不久,柳昆被巴中市公安局表彰为全市优秀信访民警。只是,这一次的短信再也发不出去。
跟柳昆一样,韩佳俊曾在人生的路上栽过斤斗。早年开旅馆时因违法经营受到查处,使韩佳俊很久都抬不起头。是王瑛帮助他告别过去,走上正道,现在他开的宾馆为南江400多“背二哥”遮风挡雨。在王瑛灵前,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你指的这条路,我走定了。
20多个花圈,是20多家企业自发送来的。县纪委是企业的“保护神”,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做了那么多的事,可是,“那么多次想请她吃顿饭,一次都没成功。”南江县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奇正不住地抹着眼泪。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王瑛生前认识的人,更多的人她生前不认识。人们来了,为的是“给她行几个鞠躬礼”。
一位中年男子冲进灵堂,痛悔无以复加:“姐姐,我错了!”
8年前,在阿坝某基层林业站工作的弟弟,多次恳求姐姐给他找份好工作,屡遭拒绝:“我的权力是老百姓的权,是我替他们保管的。我解决了你的问题,别人会在后面戳我脊梁骨!”愿望8年未了,弟弟对姐姐充满怨气。如今,姐姐走了,置身于那些来到姐姐灵前的人们中,他终于读懂了姐姐的心。
丈夫手臂骨瘤做手术,人还躺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时,她因查办案件离开医院。母亲患乳腺癌住院,她也只在身边呆了两天。暑假,在外读书的儿子回到家,她周末赶回去下厨给儿子做菜,儿子抱着妈妈说,这是他和妈妈单独相处最长的时间。偶尔一次,她打电话给丈夫说:“会有几个月回不来,你来南江吧。”丈夫急匆匆赶过去,但到第二天也没见着,只好返回巴中。但谁又忍心真怨她呢?时间上,她亏欠家人很多,但在情感上却一分不少。
处理完妻子后事那天回到家,张勇无意间打开衣橱,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不知什么时候,王瑛把他的衣物全部熨烫了一遍,分成春夏秋冬,整整齐齐地叠放在4个袋中。“都病到那个样子了,她还想着尽妻子的责任啊!”
整理妻子遗物时,一个笔记本滚落地上,扉页上,5行相同的字刺痛了所有人的心:“写给儿子的话。”歪歪斜斜,每个字都沾满被泪水浸透的痕迹。她是想给儿子留下什么话,但心里痛,写不下去啊!
“萍娃子,我又来看你了……”丈夫哽咽着,叫着她的小名。墓前,是常常看到的不知是谁送来的鲜花。
张勇每天都要看一看王瑛生前最喜欢的那张照片,王瑛每天都从那儿对他微笑。那永恒的笑容定格于片片红叶那永远的红,宛如不熄的火。
红叶的生命有多长?
不老的大巴山知道,大巴山儿女的心知道。
责编:赵德礼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