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力
“生活不相信眼泪,人就是活一天也要活得快乐、精彩,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岗位上。”
——摘自王瑛的日记
2008年11月27日,王瑛走了!人民网记者郑光奎在采访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感慨,大巴山有这样的好女儿,我震憾一个平凡的人物,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南江县纪委常委张俊平面对记者的采访,竟失声痛哭,他说:“在她生命的弥留之际,她上车时还在问同事们:‘现在抗震救灾物资检查情况怎样?’这竟成了她留给同事、留给南江人民最后的声音。”
2009年1月16日,在王瑛办公室的墙角,记者看到了一张小小的单人床,床上一张单毯静静的放在上面,办公桌上的冬青,窗台上盛开的茶花,似乎在诉说昨日王瑛的故事……
“5·12”汶川大地震,使南江县成为全国地震重灾县之一。4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44.59万人。地震当天,王瑛在重庆新桥医院接受化疗。由于通讯中断,她十分着急,用自己、丈夫、司机的三部手机不停拔打县纪委副书记石奎的电话,直到晚上11时才把电话打通。她询问了南江受灾的情况,要求石奎立即成立县纪委、监察局抗震救灾应急机构,严肃工作纪律,所有纪检干部立即赶赴抗震救灾一线。 南江的灾情时刻牵挂着王瑛的心。第二天,她不顾医生的劝阻,提前结束治疗,从重庆赶回南江。回到南江的当天,她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一起组织转移安置群众。当夜深的时候,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县纪委自己的办公室。在床上,王瑛久久不能入睡,来到窗前,望着窗外“红军广场”成群结队避难的人,她的心在沸腾,早已飞到了挂包的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那里的群众受灾情况如何?党政干部是否坚守在抗灾一线,群众的生活是否受到了影响……”第二天,她带着县纪委的干部踏上了前往挂包乡镇的路。 一路余震不断,一路飞石不断,一路塌方不断。但她顾不了这么多,毅然前行。崛岖的山路,道路的颠簸,让王瑛常常喘不过气来,她走走停停。随行的人劝她返回县城,她说:“群众的利益无小事,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在这个时候打退堂鼓,怎么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乡亲父老?!”地震期间,王瑛先后踏遍了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的山山水水。说起王瑛在抗震救灾中的事迹,燕山乡党委书记陈和杰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当时余震不断,燕山乡党委、政府办公大楼成了危房。王瑛书记和纪委的同志来查看后,住进了大楼,稳定了人心。”燕山乡枇杷村一组村民王伦贵谈及王瑛书记对他的关怀时泪如雨下,他说:“6月10日那天,王书记和乡领导一起来我家查看灾情,她对我说,老王,你的房子是危房,要立即搬出去,还要乡政府的领导帮我搭好帐篷,再三对我说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我说再修房子有困难,修不起。她说一是靠政府,二是靠亲戚,三是靠自己来解决目前的困难,当时她掏出500块钱给我。她嘱咐乡政府领导协助我贷款,还说回县上后帮我给信用社协调。后来我修房子时,王书记还多次打电话询问。要不是王书记搭手,我咋把房子修得起哟。”
王瑛带着县纪委的同志先后深入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一线核查灾情,实地蹲点抗震救灾,帮助群众开展“双抢”,解决群众具体困难,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繁重的救灾工作常常使病重的王瑛喘不过气来,随行的同志劝她顾惜自己的身体,但她丝毫不在意。 2008年7月,八庙乡一名群众打来电话,向她举报该乡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分配上存在着违纪违规现象。正在医院接受化疗的王瑛立即安排专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要求必须查个水落石出,给群众一个明白。后经查证,群众反映情况属实,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分别被免去职务,调离该乡,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党纪、政纪处分。 在灾后重建期间,个别群众反映乡村干部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着优亲厚友、使用不公的问题。对此,身体极度虚弱的王瑛亲自召开会议,对抗震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监督作了周密安排,组织讨论制定了《关于严明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监督的纪律规定》,同时,面向社会公开聘请了17名义务监督员,深入重点部门、重点乡镇开展监督检查。县纪委监察局落实专人24小时接访,并在重灾乡镇集中设立了现场投诉点,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生命的最后日子,躺在病床上的王瑛依然时时牵挂着挂联乡镇的受灾群众,关注着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她无数次打电话要求对救灾款物进行跟踪监督,把救灾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离开人世的前一天,王瑛还专门安排机关的同志代她到挂联的乡、村走访慰问,了解灾后重建和贫困群众安全过冬的情况。
中秋节时,全国肺癌研究所所长、天津总医院院长周箐华到重庆讲学,接受过王瑛咨询的周院长专门打电话让她到重庆去复诊。时值省委第一巡视组来南江检查抗震救灾物资监管工作,她脱不开身,再次选择了放弃。抗震救灾期间,王瑛亲自批示处理有关抗震救灾信访举报36件,解决群众具体问题14起。
责编:赵德礼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