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一生与爱同行--追记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下)

 

CCTV.com  2009年02月10日 18:1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光明日报  
专题:党的好女儿王瑛

  2008年11月28日凌晨两点,王瑛的灵前,响起低回的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泪水伴着歌声。

  这一天,是王瑛的生日。在她47岁生日的前一天,王瑛永远地逝去了,离开了她热爱的土地和乡亲,还有她挚爱的家人和朋友。

  “你生前总是忙,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一起给你过个生日了……”家人、同事、朋友、乡亲,数百人,泪如雨下。

  2009年1月,在巴中、南江采访的几天里,记者走近她生前的亲朋好友。

  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王瑛的相册里,有这样一幅照片:她面带微笑坐在石头上,后面是刻着“读书石”的石碑,这是2005年王瑛在省委党校学习时在井冈山照的,王瑛生前非常喜欢这张照片。

  王瑛办公桌后面有四层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有关于反腐倡廉的,有关于行政执法的……无论在她的办公室,还是在南江的宿舍、巴中的家里,总能看到一桌桌的书。

  1978年,从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的小山沟考入西南民族学院,王瑛就爱拼命读书,是出了名的“书痴”。到纪检系统工作后,她更是拼命补法律、经济方面的课,主动向老同志学查案子。王瑛的丈夫张勇从事政法工作,每次回到家里,夫妻俩都要边看书边讨论。“人与人的差别在8小时之外。”王瑛时常这样说。

  王瑛喜欢学习理论、政策和业务知识。2008年,王瑛的病情开始恶化,但她仍不放弃看书、读报。在医院,她常给病友讲,读书看报能使人身心愉悦,忘记病痛。去世的前一天,她还专门安排机关同志帮她找县委宣传部编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主要精神问答》等学习资料。丈夫在整理王瑛办公室遗物时,发现写得满满的笔记,竟有40多本。

  “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这些年来,王瑛不仅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还十分注重建设学习型班子、学习型队伍,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县委中心学习议题。

  她组织整理编印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两个《条例》宣讲资料和《党员干部廉洁教育自律读本》、《警示录》、《闪光集》等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资料5000多册,同时组织征订了《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实施纲要》等单行本13000册,一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中心学习的必读教材,下发到每一位党员干部。

  为了把学习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王瑛先后组织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廉政承诺签名,还专门组织3名曾经受处分的党员干部,现身说法,以活生生的实例警告为全县的党员干部上了一课。每年,县纪委都要将查处的典型案例定期在专题中心学习会上通报,并编辑成《警示录》,发放到各级党员干部手中,以激励全县干部形成“领导树形象、党员作榜样、职工立志向”的风气。

  王瑛的一个笔记本记着每名机关干部的名字,谁没有外出学习过,谁需要提高学历,上面记得一清二楚。在支持干部培训学习的同时,对具备条件的干部,她想方设法推荐他们“走出”机关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同时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选拔年轻干部到纪委机关工作,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在王瑛的带动下,南江纪检班子、纪检队伍成了“钢班子”、“铁队伍”。

  一个廉洁自爱的人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我们要做到俭以修身,廉以养德,不能多拿国家和人民一分钱。”这是王瑛经常对家人和身边的同事说的话。

  “王书记在伙食团吃饭十年了,从不挑剔。”匡咏梅是南江县委伙食团炊事员,王瑛得重病后,为了给她补充营养,小匡曾经提出单独为她开“小灶”,王瑛坚决拒绝,坚持与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一次,小匡为她烧了鲢鱼汤,受到她严厉批评。以后,小匡只好在饭菜的搭配上下功夫,少放麻辣,多做清淡食物,少做腌制食品,多做新鲜蔬菜。

  1997年12月,王瑛来到南江工作。县委决定给王瑛租一套条件好的住房,她却坚持住在职工旧宿舍楼。旧宿舍楼房间简陋,墙上石灰多处脱落,玻璃窗也破了几个窟窿。她找来人,把墙壁稍作粉刷,用报纸把窗户糊上,然后在房间搭上一架钢丝床,就算安排好了自己的住处。这架钢丝床,一直用到她去世。

  而床上的棉被是同事瞒着她悄悄买的。2005年冬,王瑛经常感冒咳嗽。一天,细心的职工小李发现王瑛盖的、铺的都是硬梆梆的旧棉絮,一点都不保暖。职工们私下里一商量,悄悄筹钱为她买了一床新棉被。事后,王瑛追问小李买棉被花了多少钱,说啥也要把钱给还上。职工们说,这是大家的一片心意,坚决不肯收她的钱。

  王瑛住院期间,县煤电公司负责人看望她,带去了5000元现金,讲明这是“公司全体职工的心意”。王瑛说啥也不收,“你们来看我,是我最大的慰藉,送钱反而加重我心灵的病痛。”公司领导只好含泪带着钱回去了。

  王瑛到乡村检查工作,很少在基层单位吃饭。她说,基层单位工作经费少,在那里吃饭增加基层负担不说,也影响党员干部的形象。县直工委一位老同志回忆说:“有一次,我陪同王书记下乡调研回来,肚子饿得咕咕叫,本以为她会点几个像样的菜吃一顿。谁料,她只点了两笼小包子、两碗稀饭和一碟泡菜。吃完,剩下两个包子,她还让我包着带回了家。”

  南江县纪委的同志讲,自从王瑛书记来了后,县纪委的车一直就没有换过。别人使用最新款笔记本电脑时,她用的还是联想第二代产品。她常说:“纪委是执纪的,如果我们去跟‘风’,其他单位都会跟‘风’,只有我们带好头,不良风气才会得到遏制。”

  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南江的干部们说:“用无声的语言,王瑛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廉洁自爱的好形象。”

  一个倾洒真爱的人

  “王瑛是一位好领导、好干部,你们无论从政还是经商,都要像王瑛那样,做一个对得起他人、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人!”王瑛去世后,年过花甲的原南江县总工会主席康福德含着热泪告诫他的儿女。

  2003年,已经退休的康福德不幸患上食道癌,此时,兼任县总工会主席的王瑛了解情况后,一有空闲,就去探望康福德,鼓励他振作精神,与病魔抗争。听说康福德缺少医药费用,她亲自协调解决他的治病资金。在王瑛的鼓励和关怀下,康福德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如今,一提起王瑛,这位坚强的老干部就热泪纵横。

  南江县原纪委常委严育民至今仍保存着一张体检表,那是2004年11月南江县委组织县级干部体检时留下的。体检前一天,王瑛对严育民说:“你把体检表拿去,明天到县医院体检。”严育民知道王瑛身体也不好,一再推辞。“你必须去,我的身体没有多大问题。你工作几十年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第二天,严育民拿着体检表到医院作了体检,一切正常。2006年7月,王瑛到重庆新桥医院检查时却查出肺癌晚期。得知消息后,严育民心头的愧疚久久挥散不去,“如果王书记那次去检查,就不会错过治疗机会了。”

  在南江,纪检干部的家属们爱用“王瑛姐姐”“王瑛嫂子”来叫王瑛,这样的称呼源于王瑛始终坚持的“三必谈、四必到”:干部有思想情绪必谈,有矛盾纠纷必谈,家中有大事必谈;直系亲属去世必到,干部生病住院必到,家庭有灾有难必到,离退休职工家逢年过节必到。“三必谈、四必到”,融合了干群关系,树立了纪检干部极富人情味的形象。

  在巴中,总有一些纪检同行问王瑛:“南江的工作总能走在巴中市前列,你的工作秘诀是什么?”王瑛回答说:“我没什么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我们有一支团结和谐、敢打硬仗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王瑛任纪委书记6年间,从不吝惜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和爱护。满编只有28人的南江县纪委,有11名干部得到提拔,12名优秀年轻干部被选调进入机关工作。

  王瑛只有一个儿子,叫张然。平时,王瑛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儿子读大学时,有的同学穿着名牌时装在张然面前炫耀,还嘲讽他:“你妈妈是纪委书记,咋就穿不起名牌呢?”张然向母亲提起这件事,王瑛郑重告诫儿子说:“做人不能看外表,重要的是要实在。”后来,张然的老师给王瑛打了一个电话:“王书记,你还是给你儿子买套好点的衣服吧,要不同学要小看他呵。”王瑛这才给儿子选了一套打折的阿迪达斯。

  像所有母亲一样,王瑛非常爱儿子。2008年暑假,在外读书的儿子回到身边。两年多来,王瑛第一次连续两个周末在家,亲自下厨给儿子做他最爱吃的饭菜。张然抱着妈妈说,这是他一生中和妈妈单独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最幸福的时光。

  暑假结束,儿子临走前一天晚上,家里气氛格外凝重。身患乳腺癌的老母亲拖着虚弱的身体在给王瑛熬鸡汤,王瑛在房间给儿子整理东西,她默默地收拾,不让任何人帮忙。她给儿子装了两双拖鞋,对儿子说:一双是夏天用的,一双是冬天用的。王瑛黯然对丈夫低语:不知道这次准备了,冬天还有没有机会准备。那天晚上,王瑛一遍又一遍检查儿子的行囊,生怕有所疏漏。

  2008年12月3日,当办公室同志给王瑛整理遗物时,发现在她最近的工作笔记本上凌乱地写了一连串相同的字:“写给儿子的话”,“写给儿子的话……”这些话都没有下文,泪水浸透了纸,字迹模糊。

  处理完丧事回到家,丈夫张勇拉开衣橱,发现妻子在走之前,悄悄地将他的所有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分春夏秋冬折叠得整整齐齐……这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与眷恋,这是一种怎样的揪心与牵挂。

  张勇知道,让妻子揪心与牵挂的还有她的弟弟王勇。王瑛只有亲姐弟俩,弟弟王勇一直在阿坝州石渠县的一个基层林业站工作,连续几十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身体越来越差。看到姐姐在南江当上纪委书记后,王勇就把换个好工作的希望寄托在姐姐身上。王勇在电话里多次向王瑛求情,甚至有几年春节,他带着全家呆在姐姐家不走了。“我手中的权力不属于我自己,你在阿坝安心工作吧。”王瑛总是这样回答他。一次次的碰壁,王勇很生姐姐的气,即使在王瑛病重时,他也不肯接姐姐的电话。

  2008年11月28日,王勇来了。看到灵堂前似海的鲜花,如云的挽幛,看到从南江乡村赶来的群众,王勇被深深震撼:“姐,对不起,过去我让您为难了,原谅我吧!”哭泣着的弟弟,此刻,真正懂得了自己的姐姐。

  在连续多日主角“缺席”的采访中,记者和王瑛的亲朋好友一起梳理着她生前的点点滴滴。在这些挚爱着她的人眼中,王瑛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干部,一个洁身自好的好党员,一个热爱生活和家人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一个一生与爱同行的人!

  图为2006年10月,王瑛(左)在南江县杨坝镇尖山村与群众座谈,商讨致富之策。新华社发

责编:赵德礼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