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2月9日电 题:追云增雨为灾区——运七飞机河南旱区人工增雨亲历
武艾丽、沈玲、赖智铖
近日,广州军区空军运输航空兵某部派出运七飞机飞赴河南执行人工增雨任务,支援当地抗旱救灾。8日,他们成功实施了2次人工增雨,覆盖受灾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
2月8日9时40分,一架运七飞机从新郑机场起飞,冲破云雾飞向长空,开始执行人工增雨任务。
飞机不断爬升。机组人员介绍说,人工增雨的良好天气,对于飞行来说就可能是不良天气。飞机作业一方面要保证降雨效果,另一方面要保证飞行安全。执行任务前,他们精心准备,对飞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维护,并熟悉起降机场的情况,了解当地旱情及气象特点。
10时05分,飞机钻入云层,开始摇晃起来。飞行人员根据云层的温度、湿度等情况,通知工作人员开始作业。工作人员在颠簸中迅速打开液态二氧化碳播撒剂阀门,并开启碘化银播撒器按钮。碘化银分别装在直径为30厘米的圆柱形罐子里,分2组,每组8根,分别挂在播撒架两侧,远远看去就像两枚小型机载导弹。
10时08分,飞机开始实施人工增雨。挂在机腹侧面的碘化银末端燃烧器上的烟条,冒着红色的火焰,生成催化剂撒向空中。
飞机呈S形穿梭在云海之间。机长霍启术说:“S形飞行播撒效果最好,播撒药剂均匀,面积大、范围广,雨水多。”
另外,飞机上还装有GPS飞机定位系统及高频无线设备,用于记录人工增雨作业的程序和经度、纬度、飞行速度、航向、温度、湿度、作业状态等相关参数,提高了人工增雨播撒的准确度。
10时28分,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驾驶舱里,机长霍启术全神贯注地操纵着飞机,领航王毅根据地面通报的天气情况和机载气象雷达的显示,在航图上不停地测量和计算,通信员郑兴民时刻与地面保持联系,为飞行员安全操作提供准确数据。
经过2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顺利完成了在洛阳、焦作、辉县、鹤壁等地的增雨作业,安全返回机场。飞机所到之处,普降小到中雨,其中,洛阳、焦作等地降雨量达10毫米以上,覆盖受灾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有效地缓解了当地旱情。
责编:孙洁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