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解读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CCTV.com  2009年02月06日 15:0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网  

  振兴纺织业需要以强推力弥补弱拉力

  ――解读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长期以来,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特别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更是作用突出。在目前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中,纺织品和服装是仅次于机电产品的第二大类出口产品。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7年中国出口纺织品和服装金额分别占整个国际市场的23.5%和33.4%。如果按照国别来排列,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出口纺织品和服装数量最多的国家。

  众所周知,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纺织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纺织业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占有一席之地应当是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局。战后,日本实施“贸易立国”战略就是起步于纺织品出口。后来,随着日本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亚洲四小龙”的纺织业又逐步取代了日本同行而在国际市场上居主导地位。近年来,国际产业结构“接力式”调整又到了新的一轮,而这次轮到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接过接力棒。有了这样的国际产业格局定位,中国的纺织业也在前些年也的确招人“待见”,不仅订单源源不断流向中国的纺织工业,许多纺织品和服装生产设施也以直接投资方式在中国落户。不仅如此,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后配额时代到来之后,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空间也进一步加大。至于国际市场本身,由于西方经济至少在表面上维持着“繁荣”,各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的销售业绩在在前些年表现也不错。不难看出,近些年来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种外部拉力的作用。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固然可以为国家带来外汇收入,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为企业带来利润,但从作用上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就是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特别是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说,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对中国纺织业给出这种高度的定位,并非随便说说,而是白纸黑字地写2008年2月4日在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称《规划》)之上的。

  至于国务院为什么现在要发布这个《规划》,无非式是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因此,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要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对不同行业来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就中国的纺织业而言,所受到最为关键性的影响在于来自外部“拉力”的减弱。说白了,就是人家买你的纺织品和服装不如以前那样积极了。很简单,由于金融危机,国外的消费者的收入受到影响,在购买纺织品和服装的过程中,“不差钱”的消费者也越练越少见了。就国别而言,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市场。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对美出口贸易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受到多大影响还不得而知。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欧元、英镑、澳元、韩元等货币在近一段时间相对于美元贬值,但人民币却几乎没有跟随贬值,而且,来自国外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可见,在汇率方面,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吃亏”一些。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出口纺织品和服装1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在2008年秋季广交会上,纺织品成交额比上届下降了31.5%,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由于实际交货相对于成交要有所滞后,看来2009年初纺织品和负债的出口形势也不会很乐观。

  应当看到,中国的纺织业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外向性产业,纺织业发展过程中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很高,特别是对沿海地区来说,纺织业的生存几乎就是要靠吃出口加工贸易这碗饭。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来自外部的需求减弱了,订单自然也少了,许多企业不得不关门大吉。可想而知,企业都没了饭碗,企业的农民工也必然饭碗难保,农民工家里自然会多吃一些粗茶淡饭。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中国的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仅靠自身力量的确难以有效化解。此时此刻,而国务院出台《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意义重大,对中国的纺织业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雨”,太及时了,也太解渴了。

  现在,来自国际市场的外部拉力减弱了,可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不能因此停顿下来,只有强化源自内部的推力。仔细琢磨国务院最新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今后中国纺织业的振兴更多要依仗内在的推动。

  自然来自国际市场的外部拉力压缩减弱,中国的纺织业就需要以更加强大的推力将产品推向市场。

  一方面,必须从更多的突破口来拓宽中国纺织业的生存空间。《规划》的第一条中强调,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纺织业今后不仅要力保国际市场份额,而且也要重视在国内市场挖掘商业机会。

  另一方面,必须以更加强悍的力度来拓宽中国纺织业的生存空间。在这方面,《规划》的第五条中是这样强调的,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实际上,这些举措最终体现出各种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强化。

  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中国纺织业传统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会受到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近年来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发展也相当迅速,而这些处于后发地位的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比中国更具竞争力,这些国家的纺织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自然也在觊觎中国同行的饭碗。据说,全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许多平均利润率已不足1%。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当然不能轻易拱手相让,但最终的出路还是在于提升产品的档次。可是,就纺织品和服装而言,发达国家的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早已各就各位了。且不说存在技术水平的差异,即使中国的技术水平与人家不相上下,就如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所描述的那样,后进者肯定比在位者“吃亏”。事实上,许多国际名牌服装之所以能够卖出高价,离不开其自身所占有的商誉租金。因此可见,打造自身的知名品牌是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然,在高档产品上,国际知名品牌发展了许多年,在研发等方面要领先于中国的纺织业。如果还按老路子,依靠一步一个脚印去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只能尾随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怎么办?按照符合“常理”的办法,肯定没有出路。既然如此,干脆来一个“不讲理”的办法,依靠国家支持来提升中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

  至于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帮助中国的纺织业完成看似“不讲理”的产业升级,读了《规划》,似乎恍然大悟,实际上也就是扶植高端与抑制低端相结合。

  一方面,在促进中国纺织业强化技术改造与自主品牌建设要“不讲理”。《规划》第二条要求,要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为此,要在新增的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资金。

  另一方面,在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也要采取一些看似“不讲理”的办法。《规划》第三条中要求,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际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务院已经明确表示要对优秀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给与优惠支持。

  对于上述举措,笔者之所以要用“不讲理”三个字来加以形容,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理”与他人的“理”不尽相同。前些年,一些赞成市场万能论的西方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在经济活动中限制政府的干预行为,这种说法间接纵容了泡沫经济的无限制膨胀。所以说,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理”也并不一定就是真理。面对着金融危机,美国政府也毫不犹豫地出手救助三大汽车公司,这又是符合谁的“理”?实际上,在政府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适当干预经济是必要的,而这种看似“不讲理”的办法在韩国经济崛起的初期也被采用过,如在实施振兴重化工业(HCI)计划时期,韩国企业很难从国外银行获得贷款,韩国政府为此出台了海外贷款的国家担保制。

  除此之外,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迫下继续振兴纺织业,国家固然需要对纺织业伸一把手,助以推力,但也要讲求因势利导。也就是说,要将这种推力用到“点儿”上。在这方面,《规划》的第四条是这样讲述的,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不难看出,在振兴纺织业过程中,要站在全局角度将现有推力加以合理配置,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棋就是要力求做到优化纺织业的区域布局。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在国际市场上要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各种压力,但对于振兴中国的纺织业来说,并非完全没有可以借助的拉力。例如,收入减少虽然会令发达国家的一部分消费者在“穿”的方面减少支出,但由于“马铃薯效应”的存在,许多原来购买高档名牌服装的消费者也会转而购买物美价廉的普通服装,而中国恰恰在这种普通服装方面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又如,2005年全球纺织品一体化后,国际市场因此而进入后配额时代,为此,中国分别与欧盟和美国达成协议,不仅为双方企业创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而且也为有关国家进行纺织产业调整创造了条件。按照约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不再实行输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及许可证管理和输欧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也不实行企业经营资质审核。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业的拉力减弱是现阶段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我们只能够通过进一步强化内在推力来弥补外部拉力减弱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实,无论是推也罢,拉也罢,只要能够将中国的纺织业振兴起来,推进我国纺织业尽快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都值得欣慰。

  当然,《规划》对纺织业的振兴寄予了很大期望,如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只要做到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仅繁荣市场和扩大出口这两个目标可以实现,而且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其他难题也就容易被破解了。

  总之,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为了进一步振兴中国的纺织业,现阶段就需要做到以强推力弥补弱拉力。(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白明)

责编:刘立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