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陕西汉中1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 陶俊洁)初识秦岭,是通过一本叫《秦岭鸟类志》的书,懵懂的我当时只是直观地认为秦岭是一座好大的山,山上住着很多漂亮的小鸟……
再识秦岭,是通过一部叫《血色浪漫》的电视剧,明亮的陕北号子响彻耳畔,那个叫秦岭的女孩子并同叫秦岭的大山,共同萦绕着无数知识青年的梦……
三识秦岭,是在地震灾害后的第一个新春,怀揣着一颗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心和满腔的情,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她!
真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一条条凿山而建的隧道,我如何能深入秦岭、走进她那博大壮阔的胸膛?
作家叶广芩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写下了一个个关于秦岭的动人故事――老母猴在猎人围猎将死之际,将自己的奶水挤在拣来的两片树叶上,给自己的小猴和它救起的一只小猴,然后以背相对、双爪覆面走向猎人……
后来,猎人大受感动,放弃以猎为生!
秦岭,蕴藏着这样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秦岭,更饱含着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叹――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苍苍,一界南北,是中国北方与南方交通的咽喉地带。
自古以来,人民把翻秦岭过巴山、连接西北城市西安和西南城市成都的道路称为蜀道。
公元742年,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四川出发经汉中陈仓道跋山涉水穿越秦岭第一次到达长安,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道出了千百年以来世人对打通秦岭南北通衢的梦想。
2007年9月西汉高速通车以后,西安至成都公路交通基本实现高速化,驱车仅需8小时,实现了“千年蜀道一日还”的梦想。
“木瓜园隧道、良心隧道、油坊坳隧道”,西汉高速秦岭段一百多条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隧道穿山越岭,把人间温暖送到川陕地震灾区,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秦岭腹地,是酝酿奇迹的摇篮!秦始皇陵兵马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秦长城,是这块土地上最鲜亮的印记!
“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何止是屹立于崇山峻岭中的防御屏障,更是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精神的明证!
“胜天”,何止是在古代?
今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同样筑就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这座长城不仅蕴含着为开凿秦岭隧道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更蕴含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的坚强意志!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责编:张仁和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