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因矿权混乱和腐败窝案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李大伦、曾锦春等贪官相继落马,给郴州发展留下阴影,他们的离开使郴州规划建设一度停滞。郴州官员在雪灾中的努力改善了城市形象,目前郴州正谋求与珠三角对接以促发展。(东方网1月15日)
虽然两年前曾锦春倒台当晚,郴州全城都是鞭炮声,但贪官的倒台留给郴州的不只是反腐胜利,也有挥之不去的阴影。生活在阴影中的现任官员,在城市发展上只能瞻前顾后、谨小慎微。继任者为了挥去贪官给城市发展投下的阴影,甚至不得不“壮士断腕”,通过另起炉灶来重塑城市形象、重构城市发展理念。
相关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在郴州窝案爆发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郴州政府对外发布的信息,廉政建设成为重要甚至唯一的主题。这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通过“无为而治”及时间的推移来抹去贪官留下的阴影。所以贪官在任时以“悠悠万事,工程为大”为指导思想推行的工程,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在贪官倒台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郴州城市规划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即便目前,官方资料中能查到的近期郴州政府主导的城市项目,也仅有市文化局图书馆、博物馆两个“公益工程”。
城市发展没有了“工程带动”,只能依托“项目拉动”。因此,规划建设几乎停滞的郴州只能另起炉灶,从承接产业转移中找到城市发展的思路。但取项目舍工程,除了有“瘸腿走路”之嫌外,承接产业转移也难以真正带动城市发展——因为无论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转移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的“加工贸易产业”。如此发展思路,有可能重复经济发达地区当初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的老路。
郴州的决策者不可能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但这样的发展思路与其说是在走出腐败阴影,不如说是腐败阴影的延续。工程推行过程中有腐败,或者说工程由贪官一手推行,并不代表工程本身就一定有问题。可逻辑归逻辑,现实问题是,贪官推行的工程有着深深的“贪官烙印”,以至于这样的工程继续推行下去,就是贪官的“借尸还魂”,公众很难接受。
不要轻率地责怪公众的非理性,更不要埋怨“后贪官时代”城市官员的“因噎废食”,而是因为我们的权力约束太过脆弱,以至于贪官可以将自己的阴影通过自己的“手笔”投射到倒台之后。推倒重来式的纠正错误、走出阴影,成本最高代价最大,城市发展承受不起如此“天翻地覆”。
这样的尴尬其实给了反腐以有益启示:反腐并不是单纯地一年扳倒多少贪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任何制度都无法保证不出贪官,但一个好的反腐制度体系至少可以有效约束官员权力,使得其纵然可能腐败,也不至于将“腐败工程”打上深深的“贪官烙印”,以至于无辜的工程成为公众心中最为脆弱的“腐败禁忌”。在刚刚结束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以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指向的也应是反腐的制度完善,而非单纯的贪官“归案率”。
责编:张仁和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