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大柴旦:在改革开放中重塑辉煌

 

CCTV.com  2008年12月31日 13:0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改革开放30年新闻网

  新华网西宁12月31日电(记者王宏伟 骆晓飞)说起柴达木盆地,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提及大柴旦,大概有许多人都不大熟悉。但是,在刘修平、潘家发等一批老柴达木人眼中,大柴旦,这座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工业小镇,不仅记录了他们最精彩的人生阅历,而且书写下了柴达木盆地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巨大历史变迁。

  大柴旦地处柴达木盆地北部,蒙古语称为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大盐泽,境内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和金、钾、锂、煤炭等多种矿产资源。半个世纪以前,这里仍然是一片荒芜的“生命禁区”,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开发柴达木盆地热潮的掀起,老一批柴达木人云集大柴旦,在这里第一次打下了人类大规模开发“聚宝盆”的印记。

  73岁的刘修平是最早进入大柴旦参与开发柴达木的人之一,1958年,他从江苏徐州沛县老家来到大柴旦,自此,在这儿一呆就是50年。住地窝子,睡帐篷,烧过锅炉,做过技工,刘修平亲身经历了大柴旦半个世纪以来的开发和建设历程,也亲眼目睹了大柴旦每一天发生的变化。讲起大柴旦的开发历史,他如数家珍。

  “1958年刚来大柴旦的时候,这里看不到一块砖、一片瓦,当时人们都是住地窝子、睡帐篷,有的甚至就在卡车底下安家,大风起来,被窝里全是沙子。”刘修平说,“在这样的条件下,老柴达木人硬是凭着一腔的热情和干劲,手拉肩扛揭开了柴达木工业生产的第一页。”

  刘修平告诉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柴旦的主要工业只有锡铁山的铅锌矿厂和大柴旦湖边的化工厂,他一来就在化工厂上班。

  “大柴旦湖化工厂主要生产硼酸,当时也没有什么机械生产设备,所谓的工业生产就是在柴旦湖边架起大铁锅来熬硼砂。”刘修平说,“至于生产原料的挖掘和运输,基本上都是人工用铁锹挖、用架子车拉。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热情很高,都铆足了劲开发聚宝盆。当时的柴达木工委还向全国青年发出号召,到柴达木去,支援柴达木开发建设!大柴旦很快成为了柴达木资源开发的中心。”

  “上世纪60年代初,从地窝子和半土半洋生产模式起步的大柴旦工业,初步形成了化工、煤炭、汽修、火电和采矿等几大门类,化工厂最好的时候,工人有12000多人,年硼酸产量达到了5000吨。最为鼎盛的时期,工作和生活在大柴旦的人超过了7万人。”潘家发说。

  68岁的潘家发是1960年来到大柴旦的,他先后在大柴旦化工厂做过工人,当过车间主任,后来还成了大柴旦镇的领导,谈及参与大柴旦初期的开发,到现在他还感到十分的自豪。

  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心逐步西移,一大批企业搬迁,另外一些企业因资源枯竭而被迫下马停产,汽修厂也陷入困境,大柴旦经历了短暂的第一次辉煌后,陷入了沉寂。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大柴旦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包括学校老师在内的人员工资都发不出去。”潘家发说,“以盐碱化土地和戈壁荒滩为主大柴旦地区既不具备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更谈不上发展农业,大柴旦的出路在哪里成了人们当时最为关心的问题。”

  潘家发告诉记者,是改革开放成就了大柴旦的真正辉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大柴旦开始探索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重振经济的路子。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了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和煤炭开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1992年,大柴旦正式确立了以煤炭、钾肥、黄金这‘黑、白、黄’三色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外资,着力发展优势资源工业,这才一下子摆脱了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尴尬局面。” 潘家发说,“1999年4月我退休时,西海钾肥厂、大头羊煤矿等已经发展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2007年,人口仅有1.5万人的大柴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5.07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021万元,如果按照人均生产总值来计算,甚至超过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

  “这些年,大柴旦的变化了不得!”刘修平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整个大柴旦唯一的楼房就是一幢三层高的办公楼,而现在,大柴旦镇不仅高楼林立,而且还建成了漂亮宽敞的城市广场,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镇了。”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副主任顾小东告诉记者,2007年,大柴旦已被纳入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整体规划,150万吨铅锌矿石开发项目年产10万盎司黄金开发项目、鱼卡年产90万吨煤炭开发项目和120吨纯碱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年洗礼的大柴旦,正在显示出强劲的后发潜力。

  “如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大柴旦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大柴旦正在迎来第二次辉煌。”顾小东说。

责编:汪蛟龙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