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2月27日电(记者陈钢)陕西省宁强县是国务院确定的41个地震重灾县之一。宁强县紧密结合灾后重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建家园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受到群众好评。
最近,宁强县禅家岩乡张家坝村村民邓定山一家4口人,搬进了灾后重建的新房。邓定山说:“虽然是土木结构,但符合我的家庭实际,国家补助了2万元,自己添了1万多元就把房子盖起来了。如果要建砖房,得七八万元,根本拿不出来。”禅家岩乡共有542个受灾户需要重建房屋,根据群众意愿,其中222户住在高山区的群众建起了土木结构房屋,尽快安居的同时,没有加重负担。
宁强县县委书记张雁毅说:“‘科学重建美好家园’是宁强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为此,我们在灾后重建中努力做到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
宁强县共有2万多户农村受灾群众需要重建新房,最初要求全部修建砖混房,但因为经济收入较低、材料运输成本较高等原因,一部分居住高山区、交通不便的群众对这一规划有不同意见。经过调研论证,宁强县决定根据这部分群众意愿,允许他们修建低成本的土木结构房屋,同时要求进行抗震加固措施。
张雁毅说,这一转变为困难群众降低了一半左右的建房成本,也加快了建设进度。在毛坝河镇,1223个重建户中,216户交通不便的群众选择了修建土木结构房屋,成本只有3万元左右,目前已全部竣工入住。
在灾后重建的时间要求上,宁强县也做到了科学安排、不赶进度。宁强县最初计划用半年时间一次性全部完成房屋重建,后来考虑到余震影响、重建面大、建材供应紧张、技工紧缺等因素,将建设期限调整为两年内分批完成,公路沿线先建,交通不便的缓建。
据宁强县县长周景祥介绍,为了让灾后重建的新房尽可能符合群众意愿,宁强县还设计了7种建筑方案,制作成《灾后重建群众安置建房图集》供群众选择。
责编:王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