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来看今天的《30年档案》。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西部地区与它们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为此,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央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71.4%,人口占全国28.6%,上世纪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当时尚未实现温饱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都在这里。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8年多以来,广大的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相比于东南沿海地区,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最发达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在了后面。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作出系统部署。5年来,国家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亿元,安排600多个调整改造项目,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地位显著增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数百万人喜迁新居。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2004年3月,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2007年,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51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14.2%,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
随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责编: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