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共确保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CCTV.com  2008年12月11日 19:0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 题:中共确保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新华社记者王建华 柴海亮 丁静

  董海燕除了每天忙碌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还有另外一项重要职责:列席公司董事会,监督决策制定、财务收支及其他业务运营。

  作为延安知名私营企业延百集团的3名监事会成员之一,董海燕代表600多名非股东员工行使监督职能,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董海燕认为全体员工选举她担任唯一一名非股东员工监事会成员,是对她的莫大信任。今年32岁的董海燕曾在一线售货岗位工作8年,非常了解基层员工的利益诉求。

  “我不会允许任何不利于普通员工合法权益的决策通过。”她说。

  延百集团去年9月改制为私营企业,之前是延安最后一家大型国有商贸企业。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将同比大幅增长20%以上。公司总裁沙张明将其归因于“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凝聚力空前上升”。

  位于落后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延安,被称为“革命圣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一角,去年的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19倍,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份额已占到12%。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毅然放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被视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里程碑式探索和创新。

  中国目前获得的空前强大经济实力与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密不可分。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2007年,中国GDP以年均约9.8%的速度增长,数额扩大了近70倍,总量排名已跃居世界第四。其中,1978年至1992年,GDP年均增速约为9.6%;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1993年到2007年,GDP年均增速约为10.1%。

  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90%以上的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85%以上的投资由企业和社会自主确定。

  党内分析人士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党认识到社会主义不应是“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也不应是排斥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这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共今后将坚定不移地继续秉承市场化改革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同时,党也将努力确保“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有机地结合和兼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于祖尧说:“虽然‘市场’只是经济手段和方法,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仍然存在性质的原则性区别。”

  他说:“所有制结构不同、收入分配制度迥异、职工群众地位存在差距、发展观念存在差异、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有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性区别。中国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强化这五个方向性特征。”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经济制度上。截至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达6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共还提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巩固,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基础,进而保证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另外,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也是支配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郭飞说:“苏东剧变后一些国家在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出现的历史性大倒退,其根本的经济制度原因就在于放弃或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真正实现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共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和更应着力完成的艰巨任务。”他说。

  中共十六大正式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则除强调坚持和完善这个分配制度外,还提出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中共十七大还决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而在职工群众的地位问题上,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目前,全国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达94%以上,建立工会的外资企业比例已达73%以上,私营企业建立工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会员数逾5000万名。今年10月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还明确要扩大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完整地阐述了它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理念。

  与自然发育的市场经济不同,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进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使市场化进程不断前进、不断扩大,既不逆转、也不失控,更不会改向。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十三大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型经济运行机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在此过程中,中国还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党内分析人士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但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而且也突破了传统的市场经济,把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区分开来,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强调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从行政性直接计划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初步建立了协调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已被确定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大职能。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发展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色和理论创新。

  当前,在80年来最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的情况下,中共强调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灵活审慎”性。于祖尧说:“发端于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是新自由主义及其信条市场原教旨主义酿成的苦果,教训惨痛而深刻,中国要严格引以为戒。”

  目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和风险性都在显著增强,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调控体制;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等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改革任务。

  中共将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确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季正矩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前者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目前出现的一些诸如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矛盾和问题,都是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都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途径加以解决。”

  从马克思主义主流发展史来看,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都没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兼容的思想。长期以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相容。

  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者认为,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应当排斥它;西方经济学者则认为,市场经济规则是私有制的规则,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不可能搞成功市场经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就曾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场经济。

  世界上有一些人虽然承认中国发展的成就,但不承认中国改革的成功;还有一些人虽然承认中国改革的成功,但还是不承认社会主义能与市场经济结合,而断言中国必将与资本主义趋同;而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观点则认为,选择了向市场经济过渡,就必须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无可辩驳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机地结合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这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的一件大事,它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新认识。

  “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国从未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更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季正炬说。

责编:肖金平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