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30分): 严德友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村民。30年前他的父亲严俊昌为了吃饱饭,冒着风险按下了“包产到户”的红手印;30年后严德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200多亩地建起了当地最大的葡萄园。
这两天严德友新承包的葡萄园已经有120亩完成了土地平整,开始搭建大棚。算上材料和人工费,这一下就得投入20多万元。而在以前,这个数目是想都不敢想的。70年代,为了填饱肚子,父亲瞒着家人按了分田单干的手印,家里分到了十多亩土地。全家人劳作了一年,终于迎来了丰收。
小岗村村民 严德友: 我记得是第一次秋收 收过稻以后呢母亲做了一顿大米饭 当时我一顿吃了这么大的碗 两碗饭 就的还是咸菜 当时感觉这个味道特别好。
温饱问题刚解决,小岗村又陷入了“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难过富裕坎”的尴尬。1995年,从学校毕业的严德友在外闯荡了三年,又回到家乡。
小岗村村民 严德友:父辈们年龄都大了 他们实行了大包干 解决了吃饭问题 我想下一步怎么富裕 这个担子应该由我们这一辈人挑起来。
2000年初,小岗村兴起了打工潮,许多农田闲置了下来。2001年,严德友以每亩年租金500元的价格租了80亩土地种植葡萄。
小岗村村民 严德友:对这个事情,父亲表面上没有反对,但是劝说过我,不要跨那么大步子,要干少干点,干多了有风险。
父亲所说的风险既有政策上也有经济上的。在率先“分田”的小岗村,由分到合的土地流转之路并不好走,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严德友第一年就亏了6万多元。
严德友意识到规模经营必须要懂技术、跑市场,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靠着不能趴下的决心,严德友终于在第二年扭亏为盈。
虽然租赁土地上尝到了甜头,但没有政策上的支持, 严德友的心里还是不踏实。直到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德友终于吃到了定心丸。
责编: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