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走过30年]“大寨”的变迁

 

CCTV.com  2008年12月05日 22:0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专题:改革开放30年新闻网

进入[中国新闻]>>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上个世纪6、70年代,在全国掀起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使大寨这个位于山西省境内的小山村变得家喻户晓。曾经的中国农业样板,在经历了十多年沉寂后,终于迈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大寨的变迁,犹如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系列报道[走过30年]就带您去看大寨的故事。

    在大寨村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标语,这8个字概括的大寨精神,曾经为这座小山村带来过荣耀,也是大寨人一直以来最值得珍贵的财富。

    太行山深处的大寨,背靠虎头山,当地人形容地理环境是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老百姓开始了与恶劣自然条件抗争的艰难造地,不分昼夜地苦干,在长满石头的虎头山上生生抠出了几百亩梯田。然而,1963年一连七天七夜大雨引发的洪灾,冲毁了大寨人10年苦心经营的田地和房屋,但是大寨人毅然决定放弃所有国家援助的物资。白天修坡,晚上修窝,这是大寨人记忆中的那段时光。1964年,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在全国叫响。人们虔诚地从全国各地涌向这个小山村,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到大寨参观学习的超过1000万人次。

    作为全国农业样板的大寨一直红火到1980年初,这一年,从安徽小岗发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成燎原之势,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大寨。

    大寨60年代出过著名的铁姑娘队,作为铁姑娘队队长的郭凤莲年少成名,17岁时就已经和“铁姑娘”的称号一起传遍全国。与大寨一样,沉寂了10年的郭凤莲,1991年底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重返大寨,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几乎停摆的山村。

    刚上任的郭凤莲在村里的一次大会上说: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需要的是大寨学全国。为了让大寨人走出山坳开拓眼界,郭凤莲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积蓄,让全村130多户人家,每户出一个人,到邻近的河北农村参观,这也彻底让大寨人看清了当时自己井底蛙的落伍状态,“大寨怎么办”的讨论会在大寨村几乎一天一场。

    1992年,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成立,郭凤莲出任总经理,先后兴办了煤矿、水泥、运输、养殖等11家企业,以“大寨牌”冠名的农副产品有30多种,每年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大寨人还办起了旅游,如今,30多家窑洞饭店密布在不大的村子里。

    今年78岁的老劳模宋立英,在自家院子里开了纪念品商店,专门经营土特产和与大寨有关的书籍,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一万多元。

    游客眼中美丽的虎头山,松树成林,是大寨人建起的森林公园,也是这里的旅游胜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寨建起了农民别墅,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每一户只要交5万多块钱,其余由集体补贴,就可以住上160多平米的楼房。

    村民李怀莲带我们参观了她的楼房,四口之家,宽敞不说,小挂饰处处显示出主人的生活情趣。

    按照大寨的建设规划,到明年年底,全村一半的农户将搬到农民别墅居住。

    大寨经济总收入在2007年达到1.27亿元,比1980年增长600倍。大寨老人,年满60岁就可以每月领到100元生活补贴,小学生读书免费,而大学生有1000到2000元的奖学金。

    1963年建的好像火车皮一样连成一线的窑洞仍然在大寨,作为文物被保护,它所经历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曾被大寨人忘怀,大寨人相信,从那时起就拥有的奋斗精神不仅可以战胜自然灾害,同样也能带领这个山村继续在改革开放之路上前行。

责编:刘忠博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