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
第四部分,提出建设“提高一个能力、利用两种资源、完善三大体系”六个方面任务及相应的重点工程。“提高一个能力”,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利用两种资源”,就是要利用好非粮食物资源和国外农业资源;“完善三大体系”,就是要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储备体系、加工体系。
第五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主要强调,必须落实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形成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体系;必须严格保护生产资源,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必须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定提高耕地的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稳步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必须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搞好储备和进出口调节;必须提高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2008-11-13 10:03:04
张晓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面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协调有关部门抓紧组织编制实施与规划纲要配套的各专项规划,推进《纲要》的落实。
以上我就作这样一个简要的介绍,下面开始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2008-11-13 10:05:18
郭卫民: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介绍一下你所在的新闻机构。
2008-11-13 10:06:04
美国之音记者:
《纲要》提出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请问农业“走出去”是不是指中国的海外屯田的计划?我们知道中国在非洲、南美洲、亚洲一些国家,俄罗斯等地都有租赁和开垦的农田,请问中国的海外屯田的计划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何等地位?目前有多大规模?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如果万一中国粮食出现危机,海外屯田计划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08-11-13 10:09:08
张晓强:
第一,规划所提出的农业“走出去”战略不是海外屯田计划,中国也没有海外屯田计划。中国农业“走出去”主要是像《纲要》所明确的,在国际合作的进程中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这个粮食是广义的,包括大豆、食用植物油。目前大家也了解中国在大豆进口上占的量比较大,超过国内产量的一倍,这种情况下通过和国际的合作,在国际大豆的采购、物流等方面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体系,应该说这是我们当前很关注的。当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以多种方式和当地开展一些油料作物种植、粮食生产、蔬菜、水果生产,应该说国家政策也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去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条件进行的,但绝对不是一个大规模的中国的农民或者企业到海外去购买,或者长期租用其他国家的土地,大量地种植粮食,相应地依靠它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由此,您刚才提到的,有多大的百分比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规划上并没有这样的考虑。
2008-11-13 10:10:33
中央电视台记者:
今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的粮价都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上涨,给一些国家也带来了动乱的情景,这是不是我们国家制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的一个目的,或者增强了它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尽管明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直补的力度,提高收购价格,但是同国际市场比我们的粮食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今后有没有可能让我们国家的粮价向国际市场接轨?谢谢!
2008-11-13 10:12:56
张晓强:
我刚才在开场介绍就谈到,国际这次出现的粮食危机,一些国家因为食品短缺引发的不稳定影响了发展,确实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警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制订规划确实是总结中国的经验,同时也是借鉴国际的教训。关于国际粮价和中国粮价问题,各位可能都注意到,从2005年以来国际粮价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上涨,到今年的夏天达到了一个高峰,比如美国的小麦价格在今年夏季高峰时期是2005年这个基础年的大约2.2倍,美国的玉米价格在高峰期是2005年的1.9倍,大豆价格在高峰期是2005年的2.1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的粮食价格,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泰国的大米价格也在大幅度提高。确实比当时我们国内的粮食价格高得比较多,所以有的人形容中国的粮价成了世界粮价的“洼地”,但是大家可能也注意到,由于多种原因,一方面今年预测全球粮食是大丰收,包括中国是连续第五年丰收,世界主要产量国都是丰收。另一方面由于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使得重要的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包括原油价格、矿产品价格,以及粮食价格。
2008-11-13 10:17:15
张晓强:
比如到11月5日,我特意选一个离现在比较近的时期,其中主要农产品,美国的红小麦到达中国港口以后的完税价格和分销价格已经大约是2150元/吨,同期中国的市场价格是2080元/吨,已经基本持平了。而在今年3月高点的时候,美国冬小麦到达中国港口的分销价格是4400元/吨,已经有一个大幅度下跌。美国的玉米在今年3月,高点的时候在中国港口分销的价格是2800元/吨,11月5日已经降到1600元了,而同一天中国的玉米价格是1700元/吨。美国的大豆在3月高点的时候,在中国港口的销售价格是达到5500元/吨,而现在是3800元,11月5日中国的大豆价格是3770元/吨。目前大体上一些重要粮食产品的到岸价格基本上和国内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持平了。因此从这点上来看,对国际粮价的把握既要看短时间,又要注意它的中长期变化趋势。这种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国情,总体考虑,为了保障中国粮食基本立足于靠国内解决,除了科技进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一系列措施,还是要采取支农惠农的政策,包括要逐年稳步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
2008-11-13 1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