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了回调。多年来习惯了10%以上增长的人们,对“9”字开头的增长率多少有些忐忑。
“要看到在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来之不易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对当前经济降温要冷静观察,没有必要惊慌,不必反应过度。”张立群指出,前三季度9.9%的增长速度并不低。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条件也非常好。现在,要稳住当前经济增长的水平,把经济引向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环顾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9.9%仍是强劲的。而且,9.9%依然略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平均增速。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在国内接连遭遇罕见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取得的。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多年少见的。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特大地震灾害;五六月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这些严重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冲击。
针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央做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放慢、部分企业出现困难等情况,明确了“一保一控”的调控目标。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4.6%,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高耗能产业增速回落、高技术产业加速增长,工业结构有所改善;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粮食连续五年增产。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历程是十分不寻常的,十分不平凡的,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李晓超指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
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国内经济周期的调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做出的最大贡献。
李晓超说,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但是也要看到,中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能力、基础和空间。
首先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有国内较高的储蓄率,资金来源稳定、充裕;三是内需潜力较大;四是出口结构仍有拓展的余地,本届广交会就显示出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五是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指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大投资力度等。
李晓超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总体安排和部署。从生产方面的农业和中小企业,从需求方面的对外贸易、投资和消费需求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扩大投资力度、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必将会取得预期效果。”
面对这场世界金融危机,让人不禁想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采取了有利于稳定亚太地区、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对亚太地区经济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中国经济有了更大的规模,更加融入国际市场,应当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您已经讲过很多关于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要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在现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能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华尔街日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期望。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密切关注,冷静观察,密切地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希望能够通过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渡过这个难关,取得预期效果。”李晓超回答。
从目前情况看,“保增长”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蔡志洲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政策调整很有针对性,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保持9%至10%的增长有信心。(完)
责编:冯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