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张旭 殷丽娟)今年“十一”黄金周是取消“五一”长假以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又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后奥运效应以及分流效应致使这个黄金周呈现旅游客流量激增、旅游市场火爆的场面。
初步统计,黄金周7天北京市共接待外地旅游者23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2%;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370万人次,同比增长56%;乡村旅游人数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人数达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5%。旅游总收入5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63%,高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社会旅馆平均出租率70%,高于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远郊区酒店平均出租率43%,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
黄金周期间,民航进港人数65.8万人,同比增长34%;铁路抵京客运量180.1万人,同比增长15%。
记者了解到,奥运产品对北京旅游市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国内旅游最热点区域,“十一”长假前6天接待游客总计达到217万人次,约占北京全市景点接待总量的四分之一。
奥运场馆、奥运文化广场的文化功能初步显现。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首次作为演出场所举办的“梦幻水立方”大型水景声光交响音乐会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奥运期间设立的文化广场成为黄金周期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奥运”仍是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
传统旅游景区依然保持魅力。故宫、天坛、长城等传统旅游景区仍然是来京游客的必到之处,“十一”长假游客量剧增,创历史最高水平。
“十一”长假前6天中,故宫接待62.5万人,同比增长78%,连续三天日接待量超过历史最高值(12万人),创下最高日接待量13.58万人的纪录;天坛接待31.4万人,同比增长89%;八达岭长城接待39.6万人,同比增长58%。
特色旅游街区也为北京旅游增加活力。修饰一新的前门大街游人如织,包括全聚德、大北照相馆、张一元茶社等众多老字号名店顾客盈门。近年来已形成品牌效应的什刹海风景旅游区、798艺术区、三里屯酒吧街区等现代时尚休闲旅游区在黄金周期间游人量明显增多,成为北京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编:赵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