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聚焦“三农”六大话题:记者专家对话深化农村改革

 

CCTV.com  2008年09月30日 10:2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半月谈  

    9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河南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焦作市武陟县万亩玉米丰产示范田察看玉米长势,向当地农民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新华社发

  编者按: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开始。30年后,农村的改革发展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于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始终坚持保障农民权益,始终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经过30年的实践,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在向纵深推进时还有哪些机制性或体制性问题亟待破解?为此,我们特邀了有关部门的权威专家与来自8个分社的半月谈记者围绕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粮食安全、城乡统筹、乡村治理等六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气氛热烈,视角独特,思想深刻,不少观点给人启迪。

  土地流转:怎样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

    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土地问题的根本点是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就是要解决长期化的问题。现在我们要探索如何从长期化到永久化,研究实行永包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要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使农民享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权益,允许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而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模化经营,要实现规模化经营,就必须解决土地权属和流转问题。

    刘健(半月谈记者):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过程中,应重视土地流转问题。当前关于土地流转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一般来说土地流转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本村,本乡镇,因此土地流转的范围很小,往往农民土地流转获取的收益较少,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就像一个现代化的要素流转市场一样,能够通过竞价,使农民获得较多的流转收益。

    董振国(半月谈记者):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比如合同不规范、价格形成不合理等,需要政府提供相关服务。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建立了一个纯耕地的土地交易中心,有交易大厅、电子屏幕、服务人员,各村有哪些地需要流转,土质怎么样,价格多少等信息全都汇集在交易大厅。虽然土地供给只在本地,但需求已经超越本地了。从这里也许可以看出国家应该从什么地方着力推动土地流转。

    葛如江(半月谈记者):现在,在安徽要找出一个种粮大户非常困难,有些农民的土地宁愿荒在那里也不愿意流转。为什么?因为土地权属不清,流转起来有很多麻烦。目前,中国农业已开始进入资本时代,资本要进入农业,首先要求土地权属清晰,现在的情况就遏制了资本进入农业。

    李亚彪(半月谈记者):土地流转在浙江表现出自发性、随意性、短期性,对于土地的长期流转农民还是不放心,现有的流转大都在5年以内。以2006年为例,据农业部门统计,自发流转的比例占当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的6成以上;流转方式比较随意,当年全省签订流转合同的流转关系仅占一半;从流转期限上看,全省流转期限5年以下的约占70%。这些都是土地流转改革无法忽视的新问题。郭远明(半月谈记者):土地流转一定要连成片,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很难形成种粮大户。

    郭嘉轩(半月谈记者):湖北的土地流转率按照统计是10%,这个统计只包括了有合同、有备案的。实际上,其他大量口头协议的流转或者代耕代种的没有统计,如果加上这部分,土地流转率可能接近30%~40%。另外,土地流转到什么规模是适度的,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做过一个定量的调查,在湖北,一户农家种地20亩左右,其收益就会略微比外出打工高一点。

    董振国: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在家种地的大多是老弱妇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农村生产现实。在这样一种现实下,要提高土地的劳动生产率,要出效益,就得搞规模经营。规模经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是不争的事实。打比方,你去买2亩地使的化肥,和买100亩地使的化肥,后者的价格肯定要便宜很多。

  农村金融:怎样满足“三农”需求

    徐小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6年开始的这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到去年,农村贷款大约只占全社会贷款余额的10%,而真正用到农业上又只有其中的一半。农村金融牵涉“三农”的方方面面,其发展的滞后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大家关注外资进入粮食加工企业,背后的真正问题是我们的民族加工业缺少金融支持,发展不起来呀。宋洪远:这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主要是建立起三元金融体系: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概括起来是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下一步的农村金融改革,其重点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创新服务以满足“三农”需求。

    徐祥临(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必须以金融为核心。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建设新农村,最大、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缺乏。农村货币资金供应严重短缺,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后,纷纷退出了农村。要解决农村金融难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政策性金融与合作金融要实现有机结合。郭远明:现在农村金融的提供者主要是农信社,但农村金融经营成本高、风险大,造成贷款不良率高。今年年初,江西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农户损失严重,很多小额贷款收不回来,只好先挂起来。所以,要想农信社向农业贷款,必须有政策引导。现在,东部一些地方对向农村贷款的有补贴和奖励,但在中西部财政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李亚彪:农信社在过去的股份制改革中,由于退出机制不够,股东根本不用担心资本金的损失,他只关心自己的股息回报有多少,更不会关心贷款的投向、支农职责的履行。

    郭远明:信用社“离农”的现象的确存在,现在不少信用社把大量资金投资债券,而不是投向农业。

    李钧德(半月谈记者):信用社改成两级法人之后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贷款的权限上收,以前乡镇一级有放贷的权力,现在没有了,农民贷款就更困难了,要防止信用社变成又一个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李亚彪:农村金融改革不能一刀切,要有针对性满足千差万别的东中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大体上看,东部地区非农需求大一些,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需求和生活需求多一些。

    刘健:农村金融改革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其实现在农村的很多融资办法,都可以吸纳并进行规范。前不久,我去山东沂水调研,那里的资金合作社就搞得相当不错。比如养鸡,养殖户们凑一笔钱,养小鸡的人,喂饲料少,钱就给养大鸡的人用;到小鸡长大了需要钱的时候,大鸡已经卖了又换成小鸡。这样,钱就在养鸡户之间互通有无,融资问题就巧妙解决了。李钧德:农村金融很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抵押担保问题,全国各地对此都有很多探索。比如河南武陟几个养殖大户和农信社联合起来搞了一个担保协会,大户存款都在信用社,他们所在村就是信用社的信用村。如果村里的农民要贷款,就去找养殖大户,大户以担保协会的名义为农户担保融资。郭嘉轩:农村金融除了融资难之外,农业保险也十分薄弱。很多地方一些农业新技术推广缓慢,这与农业保险缺失密切相关。据我了解,现在养鱼的密集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同样的水面可以养原来四倍的鱼,农民也掌握了这个技术,但是因为承受不了风险,很少有人敢去尝试。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