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新办就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实施情况举行发布会

CCTV.com  2008年09月28日 20: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中国日报记者:王主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的规划,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展载人登月的活动?谢谢。

    王兆耀: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在突破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也就是完成“神七”任务之后,我国将要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然后再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王兆耀:初步计划在2011年左右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与之对接,进行交互对接试验。初步规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我们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之后,我们将走向星际空间更遥远的地方。综合分析国际载人航天发展大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载人登月是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又是一个战略性的高科技领域,我们认为我国有必要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专家们论证认为,在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技术机理的情况下,和国家有关航天工程的成果基础上,适时地启动载人登月有关技术的攻关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中国人一定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登上月球的宏伟设想,但是何时实施这项工程,因为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将组织专家进一步的充分论证,为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谢谢!

    香港文汇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顾院士,您能否介绍一下“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的目的和意义?是不是有一些潜在的军事意图?能不能再简单介绍一下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谢谢。

    顾逸东:神舟七号整个任务完成得非常圆满,作为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到现在为止进行得还是非常成功的。这次开展伴随卫星的试验,一方面是进行这样一种微小卫星的技术试验来开拓以后应用的一个新途径。小卫星的伴随,比如说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可以延伸大的飞行器的功能,反过来它又可以对大的飞行器,比如为我们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进行服务,比如观测外表检查可能的损伤,来对大飞行器进行服务。所以我们相信在今后载人航天工程当中它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大家知道,我们下一阶段就要开展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一项关键性的技术,这个小卫星同时为交会对接提供一些经验、打下一些基础,包括地面系统对两个飞行器的轨道控制进行指挥、组织以及轨道预报等基础性的工作,对交会对接是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的。至于大家问是不是有军事方面的意义,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和德国合作,也搞了一个伴飞卫星,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检查和诊断,进行绕飞实验。

    美国的航天飞机航天员曾经用手释放过微小卫星,同时用搭载筒来释放科学实验的小卫星。去年,日本的月球探测的卫星释放了两个伴飞卫星,这也是伴飞卫星的例子。我看不出他们这个有没有什么军事目的,我相信他们完全是和平科学研究的目的,我们也是同样的。谢谢。

    王兆耀:关于中继卫星的情况我补充两句,上半年我国发射了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很成功。经过半年多的在轨调试,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要求,发射这颗星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测控覆盖率,这次大家在看转播“神七”任务的时候,有时候中间突然断了画面,那就是因为现在测控覆盖率低造成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高对气象卫星、环境监测卫星、资源遥感卫星的数据传输的效益和效率,这次的试验非常成功。谢谢。

    中央电视台:我的问题给袁总,区别于“神五”和“神六”,能不能分别给我们讲述一个火箭和飞船在这次执行“神七”任务过程中,给您印象深刻的细节,及其背后有什么样的技术支撑?谢谢。

    袁家军:对于“神五”和“神六”,大家知道是经历了两次载人飞行,从火箭的角度来看,这次飞行我们认为对于航天员飞行舒适性的改进在这次飞行当中得到了证实,因为我们看到发射过程中,三名航天员都招了招手,我们意识到这是我们在飞行的初期过程当中的一个固体和液体耦合振动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也是我们火箭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三年多的努力。作为载人火箭来说,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重要,但是它的舒适性,对于保证后续的任务也是非常关键,这个结果我们通过飞行得到了证实。

    对于“神七”飞船来说,我觉得特别是这次和出舱活动密切相关的,气闸舱的设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个气闸舱应该说兼顾了四项功能,第一,它本身是一个储物舱,因为我们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在组装和穿着之前,它是用来储物的。第二,它又是一个工作舱,航天员在里面组装,还要做很多的试验。第三,它又是一个气闸舱。第四它又作为一个轨道舱。把这么多的功能组合在一起,而且我们是第一次研制、第一次飞行就获得了成功,我们感觉非常满意。

    我在这里也要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感谢全国各行各业对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在火箭设计和飞船设计上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们大协作的结果。谢谢。

    主持人 郭卫民: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从明天开始就是国庆节的长假了,在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责编:赵德礼

2/2 < 1 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