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轨道舱--气闸舱和生活舱的双重功效

 

CCTV.com  2008年09月27日 07:2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朝闻天下]>>

专题:神七 我在现场

专题:神七――我在现场

专题:视频专题:神七问天

    央视网消息(朝闻天下):为了保证航天员能够在太空中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尤其是成功的完成出舱行走任务,与神舟六号飞船相比神舟七号上改动最大的就是轨道舱了。

    神舟七号飞船上端这个圆柱形的舱段就是轨道舱,在太空里执行任务期间,它就相当于三名航天员的生活舱,吃穿住行都会在这里解决。另外由于此次飞行航天员要首次实现出舱行走,轨道舱还添加了气闸舱的功能,其原理就像船闸的功能一样,航天员要在里面穿上舱外航天服,首先要将舱内的空气释放出去形成一个真空的环境,才能打开舱门进入太空。

    轨道舱内部有5个多立方米的空间,就如同一个小房间。与装载大量实验设备的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不同,这次的神舟七号轨道舱内没有安装任何实验设备,而且取消了导航控制等设备,腾出了大量的空间,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航天员出舱行走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 尚志:我们原来的轨道舱,要改造成气闸舱,那么它最大的问题,气闸舱时间角度来说,要泄压和复压能够最快,尤其泄压,他要这个在这个太空中要能够进舱外,(舱内外要)保持压力平衡,要压力尽快卸为零,跟外面能保持平衡。那么,舱里面东西越少越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 何宇:在里面设备的布局是这样的,就是在轨道舱的前端两侧各安装了一套出舱航天服。在轨道舱中间部位,各设计了一个舱外航天服的展开支架。那么在轨道舱的中后部,就是两侧安装有几个仪器板,安装在轨道舱的仪器设备,另外有一些航天员的一些食品、水,一些生活用品,都安装在舱的内部的两侧。

    虽然舱内设备减少了很多,但是为保障航天员的生活质量,睡袋、食品加热装置、水箱、大小便收集器等一个都不少。为了适应太空失重环境,航天员所有的饭菜都放在一个特殊的包装袋里,免得它们四处飘散。另外,航天员吃饭的餐盘也要固定起来。在太空中生活,轨道舱后部的脚踏板上还装有一个大小便收集装置。它不但能够在失重条件下将排泄物收集起来,并且具有除臭的功能,保证了舱内空气清新。长时间的太空旅行,航天员还可以躺在挂在轨道舱侧壁上的两个睡袋内轮流休息。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有了保障,但是在地面实验中,设计人员发现在轨道舱卸压过程中,这些设备也会有气体缓慢释放,很容易导致轨道舱内的压力与舱外达不到平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 尚志:有放气的一些设备,尽可能少放在轨道舱。同时我们在这个航天员快要出舱,卸压的过程中,又把很多设备,从原来非密闭的状态的下,又改成密闭,比如说航天员吃的食品,像航天员用的大小便收集装置,这些东西我们采取了密闭措施,这样的话,保证我们航天员,气闸舱卸气过程中,能够保证就是在15分钟之内卸完。03:17:15

    除了为航天员出舱提供一个安全的过渡空间,神舟七号的轨道舱还是航天员出舱时的一个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 潘腾:提供航天员出舱很多支持,供电的支持,呼吸用气的支持,用氧的支持,通讯的支持,等等这些,//还有包括一些图像,整个出舱过程的图像,要拍摄下来要下传,等等这些都是支持出舱活动能够顺利完成一个前提条件。

    这个安装在飞船的气闸舱内的黑盒子叫脐带数据处理器,通过一条长长的电脐带来与舱外航天服相连接,脐带数据处理器不仅能为舱外航天服提供必要的电源,而且还可监测舱外服在准备期间和出舱返回期间的全部状态,包括航天员自身的生理信号特征都是通过脐带数据处理器来采集,并实时传回地面进行分析。

    脐带数据处理器 设计师 余国强:给服装供电的过程中这个电流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超过范围的话可能会引起服装内部的设备打火,造成火灾,所以对电流的要求,保护要求是特别高的。

    由于舱内设备减少,轨道舱内的热量也就比神舟六号时降低了,为了保证舱内有一个舒适的温度,神舟七号轨道舱的外面就包裹了一个由二三十层由阻燃布和镀铝箔膜制成的多层防热材料,减少了舱内热量的流失。为了让航天员能够顺利完成舱外行走,在轨道舱周围,设计人员还精心添加了很多扶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 尚志:在轨道舱前端,我们在一个接近两个半环(位置),装了航天配扶(航天员扶手),另外一个在出舱的时候,航天员一侧,舱门一侧,有一个我们称为小梯子,那么一个扶手。另外在这个整个出舱过程,路径过程中,都有脚限位器,有20多个脚限位器,另外还有出舱过程中,航天服在哪儿,(手)摸在哪儿,这些东西都进行了专门设计。

    为了让航天员能够用那上力,又不刮蹭到航天服,设计人员将部分扶手做成硬的金属扶手,另一部分则做成了软的。另外,在舱外扶手在设计上也保证了航天员能够像登山一样,方便的挂上安全绳。

    我们可以看到在轨道舱的顶端有五个圆圆的罐子,每个罐子装了五公斤的空气。航天员在完成出舱行走任务返回轨道舱后,要把这些空气释放出来之后才能正常呼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 何宇:把这个空气向轨道舱里面进行释放,使舱内的压力升高,最后升高到一个常压的过程,在整个升压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舱内的压力达到一个大气压以后,温度也要保证适宜脱舱外航天服。

    设计人员把轨道舱升压的这个过程称作复压,以往的神舟飞船只在飞船返回地面前进行过泄压,神舟七号轨道舱第一次具备了泄复压的双重功能。而此次轨道舱在完成任务与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后,将不在停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在短期内陨落到地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今后到达空间站,密封舱会成为一个舱标准配置,是必须具备的一个舱,现在我们这一次轨道舱它是验证一个气闸舱的技术,验证我们出舱活动的技术,其实这一套技术今后除了舱的形状会有变化以外,我想就会平移过去。

责编:石光辉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