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教育当以民为天――宁夏优先发展教育纪实

 

CCTV.com  2008年09月18日 10:0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9月18日电(记者 艾福梅)55岁的马新兰至今依然守着“韦州回民女子学校”的校名不愿改,虽然这所女子学校已经“名存实亡”。如今,这所学校里跑动跳跃的已不仅仅是女童,380多名学生中近一半是男孩。

  “这个校名记载着一段历史,我舍不得。”刚刚从校长位置退下来的马新兰说。

  马新兰所说的历史就是宁夏教育发展史。从全力解决回族女童教育难题,到打赢“两基”攻坚之战、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始终坚持“教育当以民为天”的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力求办人民满意之教育。

  直面“软肋”,发展回族女童教育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其民族教育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回族群众主要集中在贫困落后的南部山区,加之“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回族女童失学、辍学现象曾经十分严重。

  统计显示,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回族女童入学率仅为20%,到1991年也不过63%,是我国女童入学率最低的五个省区之一。回族女童教育成为制约宁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想改变宁夏教育落后的面貌,女童教育是必须啃的“硬骨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把回族女童教育作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女童教育环境,解决女童上学难的问题。

  自治区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在南部山区增设300多个教学点,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方便因路远、年龄偏大、照顾弟妹等原因失学的女童入学。成立女童教育促进会,设立女童助学金,每年拿出50万元帮助家庭困难的女童上学。

  宁夏女童教育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原国家教委在宁夏等四省区28所农村小学开展女童教育试验研究,在教学内容上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增强了女童教育的吸引力。

  “韦州回民女子学校”就是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试点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5年8月女子学校恢复招生,首批只有90名学生,3个教学班,6名老师。

  为防止学生流失,时任校长的马新兰想了很多办法:一家有3个女童入学后,免收1人杂费;必须照顾弟妹的女生,可带弟妹一起上学,交给一名老师专门负责照顾……到1998年,学校规模达到顶峰,有12个教学班385名学生。而如今,韦州镇的女童入学率高达99.3%。

  韦州镇回族女童教育的发展是整个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的缩影。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8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4%,少数民族女童入学率也达到98.8%。

  “两基”攻坚,促义务教育腾飞

  见证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马新兰认为,回族女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整个义务教育逐渐普及的大环境。她说:“‘两基’攻坚、‘三免一补’等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使送女童上学的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

  宁夏从1994年开始“两基”攻坚工作,2008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检查验收。作为一个经济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尤其是山区贫困面较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宁夏“两基”攻坚之难可想而知。

  面对巨大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区上下形成了发展教育是改变落后面貌根本出路的共识,切实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考虑,在投入上优先增加,在重点工程的实施上优先安排。

  14年来,宁夏用于“两基”的专项补助资金逐年增加,先后多渠道筹措“两基”攻坚资金达27亿元,翻建、改建、新建中小学近千所,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退休教师隋秀花1956年从上海来到宁夏固原支边。她说,初来宁夏时,学校“破烂不堪”,教室都是“土台子、黑屋子”。如今的宁夏山川大地上,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一个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静静地诉说着变化和发展。

  “以前我去贫困山区调研,看到孩子们是在透风漏雨的教室里上课,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让我十分忧心。现在经过校舍改建,学校可以说是当地农村最好的建筑。”自治区主席助理、教育厅原厅长蔡国英说。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宁夏还为贫困地区学校大量配置图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累计投入1.2亿元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有人将现代远程教育形容成山区基础教育的“千里眼”:老师们可以通过它下载全国最优秀的课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它实现与外面世界的“无缝对接”……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