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精工钢构:那群筑“鸟巢”的人(图)

 

CCTV.com  2008年07月28日 14:5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绍兴7月28日电 通讯:精工钢构:那群筑“鸟巢”的人

  记者 王? 柴燕菲 江耘

  如果没有2008北京奥运会,也许“鸟巢”所指的永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鸟窝,而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中国人。但是,在今天以及以后岁月里,对于许许多多中国人来说,也许对于世界上许多人来说,“鸟巢”从此有了特殊的一种含义,那就是座落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个著名的建筑。它也许会成活一千年,也许有一天,会有很多后人象我们今天感叹埃及金字塔、感叹古宫、感叹艾菲尔铁塔一样,感叹我们今天北京“鸟巢”的成就,因为我们在这个时代给后人创造了奇迹。而他们,也因此成为了一群和我们不一样的中国人,一群为北京奥运筑“巢”的人。

  2003年,当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模型首次与世人见面时,那个形象,几乎所有人脑子里同时闪出“鸟巢”两个字。从此,一个用钢铁编织的巨型建筑被赋予了一个亲昵而又形象的称号――“鸟巢”。

  “鸟巢”从设计创意来说,看台设计东西高、南北低,为了贴合看台设计,外表的钢结构造型也成了东西高、南北低,远远望去,像极了“鸟巢”。

  整个“鸟巢”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也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赋予体育场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鸟巢是鸟儿衔来一根又一根树枝搭建而成,北京奥运“鸟巢”亦是如此。先进的设计理念背后,需要强大技术和工程来支撑,需要数以千计的建筑工人们日以继日的工作来完成了这一个浩大的工程。

  而这其中,来自浙江绍兴精工钢构的一群人,他们承接了一半以上的“鸟巢”钢结构的弯曲、焊接和安装,他们就是最伟大的“奥运筑巢者”。

  筑巢亦逐梦

  2006年9月17日11时,“鸟巢”脱去了一直以来保护的“外衣”,依靠着24只柱脚,真正的“站立”起来,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魅力和雄姿。

  “很多次回想那个场面,我都难以相信。”负责“鸟巢”焊接技术的高级工程师戴为志一直难以相信那一刻傲然于世的“鸟巢”就是通过他的手一起来完成的。

  62岁的戴为志之前一直从事焊接工作,虽然在这个行业建树颇丰,但是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是其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能完成“鸟巢”这个建筑,是戴为志一直没敢去想的。“原来的设想是做一家电厂,因为在焊接领域中,电厂的独特性相对明显。”戴为志说,当他接触到 “鸟巢”设计方案后,以前任何想法都没有,只想去做“鸟巢” 为了理想而奋斗,戴为志在那一刻变的年轻起来。虽然已近退休年龄,他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原有的工作,转投到精工钢构集团,参与到“鸟巢”建设当中来。

  几百天的风餐露宿,“鸟巢”在戴为志的眼睛里慢慢长大。“看到这个鸟巢,我这一辈子的梦算是圆了。”

  圆梦的并非戴为志一人。在精工钢构集团中参与鸟巢建设的人很多,包括精工钢构的控股公司、中国精功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金良顺也是在圆一个传世的梦想。

  放眼世界,法国有埃菲尔铁塔,美国有白宫,这些建筑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这些建筑也都是流芳百世的艺术品。“中国也有一座长城。不过,长城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金良顺表示,中国在世界上缺少一件著名的当代建筑,这是一个遗憾。

  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中国人,金良顺心中一直也有这样一个梦。

  “鸟巢”帮助金良顺实现了这个梦想。“我希望‘鸟巢’能够名垂千史,成为能够代表中国的建筑。”金良顺的这句话,让记者肃然起敬。

  “鸟巢”的确是一件代表中国的建筑,正如戴为志所说,中国不会再去建第二个“鸟巢”,世界也只有一个“鸟巢”。

  金良顺所追逐的是一个代表中国的建筑,戴为志追求的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建筑,很多精工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为北京奥运会添砖加瓦。

  “我保存着一套印有‘鸟巢制造’字样的工作服,尽管衣服已经被焊接的火花烫的到处是洞了,但是依旧十分有纪念价值,因为衣服见证了我曾经参与了‘鸟巢’的建设。”精工钢构集团的工人贝德季说起他曾是“鸟巢”的建设者时,满脸的自豪。

  的确是自豪,就在“鸟巢”建设时,当一群穿着“鸟巢制造”工服的人走在厂区内,其他的员工都会向他们投来敬佩和羡慕的眼光。即使至今,仍有很多当年的建设者还穿着这身工服。

  还有一些工人则因为废寝忘食的工作,致使衣服烂掉无法保存而懊悔不已。不过,庆幸的是,当年建设“鸟巢”时,他们偷偷的在“鸟巢”柱脚里面留下了各自的名字。

  毕竟,一个传世的作品就是通过他们一滴滴汗水、一根根焊条焊接而成的。他们有理由自豪起来,也有资本向周围的人炫耀:“鸟巢”就是我们这群精工人参与建设而成的。

  激情才能创造奇迹

  “鸟巢”是一个钢结构的建筑,需要人工将许多材料通过一道道焊缝连接起来,最后合拢成为一个巨大的建筑。就如同小孩子搭积木一样,将一块块积木拼接起来,最后成形。

  戴为志等人的工作便是“搭积木”。钢材是积木,焊枪是孩子的手,虽然形式差不多,但是难度增加了无数倍。戴为志的这个大积木搭出国门,已经成为世界钢结构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鸟巢”不同于一般的建筑,4.2万吨钢构件交织而成的美丽弧线,既是呈现独特设计风格的美学元素,又是支持主体建筑的骨架,这些骨架使用的钢材便是一种建筑史上首次使用的Q460号钢材。

  Q460号钢材的柔韧性和刚性都要强于普通建筑钢材,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如何把此类钢材与它类钢材连接起来,如何把数量庞大的它们焊接称稳固的力学构件……所有的问题都是戴为志以前所未碰到的,他面临着有生以来最巨大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被连接的钢板之间都是相互排斥的,当这种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钢构件中最脆弱的焊点就会开裂、变形甚至断裂。

  而“鸟巢”是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一道裂缝的,因为每块钢板都承担着自己的力学任务。“这是一副多米诺骨牌,”戴为志形象地说,一块钢板出了问题,会导致其它的钢板一块一块的相继出现问题,最终导致“鸟巢”分崩离析。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戴为志开始大量计算和试验,戴为志的焊接方案最终统一了鸟巢建设初期的各种声音,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接下去便是开始将“鸟巢”从图纸搬到地面上了。为此,戴为志在全国范围内精挑细选了500名焊工精英。

  虽然是焊工精英,但是面对“鸟巢”时,以前的技术变得不再有用,仰焊、地下焊接、高空焊接……太多的新技术革命让所有人都成了小学徒。

  施工开始于寒冷的冬天,北京冬天的低温气候成为了焊工们首先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为了保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焊接质量,施工人员特意前往哈尔滨专门试验在低温下怎么保证焊接质量。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第一次,但是所有的焊接技术都被这批顽强的工人们所克服。

  其实在焊接之前,精工人就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将巨大的钢柱扭成不同形状。无模成型的新技术也是首次在钢结构建设中使用。

  看过“鸟巢”的人都知道,是一条条不同弧线的钢柱让“鸟巢”既具备了阳刚之气,也汇集了柔和之美。 但是,构成鸟巢的“树枝”是一条条巨大的钢板,而不是树技。

  将几百吨的钢材进行不规则的扭曲,难度可想而千。最初,精工人使用传统的火焰定型法,但是200吨钢材试验下来,火焰定型法不仅耗时长,也无法达到施工要求。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胡超青牵头成立了一个弯扭车间,并通过集团技术中心引进最新的无模定型技术,开启了一项钢结构建筑的新技术革命。

  第一个合格的扭曲构件在胡超青的眼中,似乎是一个难产儿,因为他和工人们吃住在车间,用了10天10夜,攻克了箱体式钢构的扭曲尺寸把握和全方位焊接技术的把握两个难题,最终迎来了“鸟巢”的第一个扭曲钢构件。

  “鸟巢”在建设过程中诞生了太多的奇迹, “鸟巢”本身自然也是一个奇迹。尚未正式竣工时,它便在世界上获得了诸多荣誉:《泰晤士报》评出全球建设中的“最强悍”工程,“鸟巢”跻身全球十强;美国《时代》周刊选出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的桂冠……

  钢铁的意志才能驯服钢铁的“鸟巢”

  天亮出操,白天练习技能,晚上要做30个俯卧撑方能睡觉……军人的生活方式从“鸟巢”建设初期便出现在焊接工人身上了。

  戴为志用军人的要求打造出了一支过硬的焊工队伍,从而确保了整个施工过程中,工艺合格率达到了100%。

  因为只有工人们用钢铁的意志才能驯服这个用钢铁扭成的超级大“鸟巢”。

  时任“鸟巢”建设拼装项目部总工程师的沈李强向记者讲述了“鸟巢”成功的背后故事。

  “‘鸟巢’建筑的构件很大,前期是加工好一个个小构件,然后送到北京现场组拼成大的构件,再吊至空中进行组装焊接。”沈李强用例子道出了其中的难度,一个“鸟巢”的柱脚有200多吨,差不多多有5×5×5米这么大,柱脚内部又很复杂,一个柱脚需要12个焊工24小时不停的焊,焊两天两夜才焊好一条缝,为了保证焊接质量,这其中不允许有任何焊接间断。而整个“鸟巢”需要12根柱脚,以及几十根支柱脚。仅仅柱脚的工作量,便可想而知。

  柱脚落地后,工人们还常常连续在数十米的地下施工十多个小时,缺氧、耗费体力,很多工人在完工后体力透支,几近虚脱。

  地下作业难度高,高空作业难度更大。在“鸟巢”合拢的最后几天,几百名工人被吊在空中作业,“吃喝拉撒都在空中,直至一条焊缝被完整的焊好。”沈李强说,完成一条焊缝往往要十多个小时。

  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一天两天,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工人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完成了“鸟巢”的建设。

  就在“鸟巢”合拢的那几天,戴为志特别的紧张,就连之前每天四五个小时的睡觉时间也睡不踏实了,“虽然明知不会有问题出现,但是心里还是放心不下。”

  其实,从鸟巢建设最初期戴为志便操上了这份心。已经60多岁的戴为志和工人们一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边,每天晚上都要到十一二点睡觉,这还是在他人催促下,才肯回去睡觉。整个建设过程中,老人也只有春节才回过家。戴为志如同老鸟一般,守候到筑巢完成。

  一样守候的还有贝德季,为了赶工期,吃住在车间不说,就连年幼的儿子高烧住院,他也坚持在战线上。“其实这样人很多,工友在五六十度高温的箱体内焊接直至中暑,去医院挂完点滴后,拔下针头马上拿起焊枪。”贝德季数起身边的工人,在那个时期有太多太多的感人事。

  因为有了那么多人的守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梧桐之树,凤凰来栖。”精工钢构的那群人已经为北京奥运筑造了一个美丽的巢。2008年8月8日,奥运之“巢”将敞开大门,迎接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观众们。让世界透过“鸟巢”来认识中国,通过“鸟巢”来共筑“和平之巢”。(完)

责编:汪蛟龙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