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时上下班”分流客流
21日也是“错时上下班”措施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北京市除各级党政机关、承担社会保障工作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部门上班时间不做调整外,各国有企业上下班时间分别调整为9时和17时,大型商场上午开始营业时间调整为10时,其他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上下班时间分别调整为9时30分和17时30分。同时,鼓励适宜网上办公的企事业单位试行网上办公,适宜弹性工作制的企事业单位也可试行弹性工作制。
在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工作的王先生21日9点钟才到公司上班。他表示感觉很好,单位的同事也一致认可这种做法,认为“单双号限行”和“错时上下班”对提高市民出行理念是一种推动,使合理用车、合理出行的观念深入人心。
21日,赵晓华还是像往常一样7时10分进入地铁军博站,经东单换5号线去单位。她告诉记者,地铁和平时无异,感觉单双号限行并未使乘客明显增多,估计是有些单位已经开始实行错峰上班的原因。赵晓华说:“今天还能在地铁上轻松地看报纸,而在平日拥挤的车厢里,报纸根本没法展开。”
据了解,北京市82家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早营业时间均将推至10时,闭店时间可以自行掌握。中友、燕莎等商场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实行“错时上下班”后,商品调配、人员上岗均不会受影响,基本经营情况也不会有变化。一些私企和外企也表示,为支持奥运会,他们也将对上下班时间做出调整。
“单双号限行”改变了很多车主的出行方式
海淀区的李先生今天步行去上班,2公里多的路程走了不到半个小时,他说:“以前有车就懒了,现在开不了车,正好锻炼锻炼。”车牌尾号是双号的崔磊则在刚宣布将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政策后,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准备用来上班代步。从21日早高峰的情况来看,北京街头骑自行车的人明显增多。
而更多的开车人选择了公共交通。北京交通委副主任周正宇介绍,“单双号限行”期间,每天将有400万人次客流转移到公共交通。
对此,北京增加近2000辆公交车辆,每天增加1万至1.2万车次,每天可增加运送280万人次,达到每天1380万至1500万人次。轨道交通通过新线投入运营、缩小发车间隔、扩大列车编组等措施,每天可增加运送110万人次,最高可达每天500万人次。6.6万辆出租车通过加强保养、提高车速、减少空驶等,日均增加客运量50万至60万人次,达235万至245万人次。这样,就能够保证转移到公共交通客流的出行需要。
“大家开车去健身房健身,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人们享受文明的成果,一方面又是一种对文明的伤害。现在要提倡让人们的生活向着更加科学、绿色的方向发展。”王先生表示,希望奥运期间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坚持下去,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减少养路费和相关税费的方式来引导先进的生活理念。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21日表示,7月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好于去年同期。从污染排放情况看,6月23日起,北京市党政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车辆停驶了50%;7月1日起,30万辆黄标车禁止上路,外地进京车辆减少;部分企业的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也在7月20日前相继实施,使北京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降低。这期间的监测显示,与交通排放影响直接相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15%和27%;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了24%。“监测数据表明,机动车限行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截至7月21日,北京市2008年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累计达到143天,占比超过70%,比去年同期增加16天。距年底256天的目标还差113天。(参与采写记者:李志勇、张淼淼、孙蕾、程义峰)
责编: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