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将军女儿的大爱人生

 

CCTV.com  2008年07月03日 09:2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北京日报  
专题:海军医学专家冯理达

 将军女儿的大爱人生

 ――记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图为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方 芳

    2008年1月20日清晨,冬天的一缕阳光射进海军总医院的一间干部病房,病床上,83岁、患严重肺纤维化并感染的冯理达恍惚感觉到这可能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了,她抬头在电视上看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看望钱学森的新闻,已经不能说话的她用铅笔在纸上“告诉”身边人员,给她读胡主席看望钱学森、吴文俊等科学家的纪实报道―《深情的关怀,倾心的交谈》。她反复听了3遍,直到陷入深度昏迷,再没醒来。

    半个月后的2月8日,著名爱国将军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李德全的长女冯理达―一位优秀的党员、军人、医生,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没有人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当她朦胧中望着电视上的老友、跟她几乎同时从海外奔回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钱学森时,老人心中曾有着怎样一番感慨。

    我们只知道,“悠真,你爸爸想我了,我要去找他。”这是冯理达留给她惟一的儿子罗悠真的最后一句话;我们还知道,当罗悠真按照母亲遗愿上交了1万元党费后,冯理达的工资卡上仅剩下85.46元,这是她留给儿子的所有资产。一边是对丈夫的小爱,一边是对党和国家的大爱,这位无论大爱小爱都追求完美的老人,走时内心应该是充满温暖的。

    她在80岁时写的一首诗也许是对自己一生的心灵剖白:“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

    党员冯理达:

    执著不悔26年入党路

    遗照上的冯理达,一头黑发,一身白色戎装,金边眼镜没有掩盖住她坚毅、发亮的目光。

    冯理达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她的遗物,结果令人震撼:日记75本,手记、摘要和笔记上百份;政协提案及答复167份;“非典”参考资料5册,“禽流感”参考资料1册;学习过的书籍651种,杂志20种,学习资料和剪报本29册;专著8部,学术论文63篇;荣誉证书54本,各种聘书175本……

    遗物中,5个精致的木盒引人注目。里面是冯理达用毛笔小楷恭录的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新《党章》全文和《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长卷展开,足有百米,洋洋2万多字,工整、清秀、隽永,没有一处错字。

    “我们也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抄党章,她说看八遍也不如抄一遍记得牢。”在冯理达身边工作了24年的陈淑英说。

    对于这种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行为,儿子罗悠真有着自己的解读:人生中没有什么比生离死别更难忘,当至亲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而遇难,我母亲很想知道家人选择的道路到底是什么,所以她从党章里去寻求答案……

    记忆被拉回到1948年。

    9月1日,从美国纽约驶往苏联的“胜利号”轮船甲板上,站着年仅23岁、新婚燕尔的冯理达,旁边是她的父亲冯玉祥将军。父亲对女儿说:“我一生走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回国以后,我愿意回解放区。为了新中国,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做起。”这次远行,冯玉祥冲破层层阻挠,携夫人李德全和3个儿女以及女婿罗元铮一起,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启程前,李德全轻声问冯玉祥:“把孩子留在美国吧,这里条件毕竟好一些。”冯玉祥沉思片刻:“就让孩子们自己做选择吧。”

    当时的冯理达正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一边是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热门的专业,一边是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在人生的重大选择面前,作为长女,冯理达决定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热爱祖国的人。然而谁也没想到,当船行至黑海,一场灾难悄然而至,蹊跷的大火带走了父亲冯玉祥和最小的妹妹。

    “黑海事件”成为冯理达心里永远的痛,年轻的她从此将父亲的遗愿作为毕生坚持的道路。1949年,党和政府将她和弟弟冯洪达送到苏联深造培养,攻读免疫学,成为新中国首批留学生,这使她更加坚定了终生追随共产党的信念和决心。

    刚到苏联,冯理达就向时任驻苏大使的王稼祥提出了入党要求,并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以后每年她都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文革”期间,灾难降临到冯理达和她的家人头上。她挚爱的免疫学研究被迫中断,留美、留苏“双料特务”的帽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甚至有一段时间被软禁。1972年,母亲去世。冯理达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困境。但即使这样,她在1973年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还是先后5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这时,有人没有忘记她。1972年6月的一天,邓颖超把冯理达叫到了中南海西花厅:“理达呀,想不想去军队工作呀?”冯理达听到去军队工作高兴极了,想不到周总理和邓妈妈对她如此关怀备至。

    就这样,48岁的冯理达入伍成了一名新兵,在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当了一名军医。尽管专业不对口,尽管已经是助理研究员的她又成了一名普通住院医生,但在那个特殊的年月,能够继续工作已经让冯理达感激不已。

    年近50的她,抢着拖地板、清扫厕所、倒痰盂,并且虚心向年轻医生学习。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坚韧的冯理达也没有放弃加入共产党的人生追求。到传染科报到的第二天,她就找到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于利华,详细汇报自己的经历、家庭背景和思想状况,郑重提出想加入党组织,并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她连续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当时20岁的护士张杰曾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岁数还要坚持入党,她感慨地说:“我们一家人都在追随党的道路。当年,父亲为了追随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丧了性命。我们一家人都是党培养起来的,永远跟党走是我人生的最终选择。母亲在62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比母亲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

    1975年12月23日,正在病房工作的冯理达得知组织批准自己加入共产党的消息后泪流满面,26年的夙愿终于得偿。这一年,冯理达刚好年过半百。

    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后的一天,罗悠真放学回家,听见房间里正在放母亲最爱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他惊讶地看见母亲脸上从未有过的表情: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表情快乐兴奋,眼里却充满了泪水。

    那一幕至今凝固在他的脑海里。这么多年过去,罗悠真终于能够明白那一刻母亲的心情,终于能够明白为什么在凄风苦雨中母亲都没有退缩过,那是因为她的内心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信仰: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像黄河一样,历经磨难而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冲出阴霾走向光明!

    入党之后的冯理达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党的创新理论每向前迈出一步,冯理达的学习就跟进一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刚刚提出,冯理达就迫不及待地学习,做了两万多字的笔记。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82岁的冯理达仔细研读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8次通读新党章。病重后,她坚持把新党章一笔一划抄完,才住进医院。

    “我对共产党的感情和别人不一样。我在旧中国生活了20年,目睹了它的贫穷落后,我在国外体会了受人欺负的感觉,我也目睹了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所以我对党特别忠诚。”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