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震后50天:灾区民众更加需要您温暖的目光

 

CCTV.com  2008年07月01日 17:3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

  6月25日,中科院心理所绵竹工作站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在指导灾区临时学校的学生做“信任背摔”游戏,以增强学生的信任与责任感。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王洋、宫一栋、唐召明)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灾区以外的无数中国民众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目睹惨烈的地震灾情。我们的许多朋友和同事,不仅解囊捐款,还在关注中投入了巨大的情感,他们为悲壮的救援场景所感动,连续数周陷于悲情状态,出现心理学中的“替代性创伤”。

  一位地震后曾在电视机前以泪洗面的女同事黯然神伤地说,这些天,她不想看、也不敢再看那些救援的电视镜头。不少朋友也有类似的感受。

  然而,抗震救灾正进入灾后重建的关键阶段,灾区群众刚刚住进板房构筑的新型社区,汶川县、茂县和理县仍然面临地震次生灾害的严重威胁,泥石流一次次地切断交通生命线。四川灾区仍然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随着大规模的人道救援行动的基本结束,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将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将是春风化雨的悉心关怀和抚慰。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东兴说,重大灾难发生后,往往大量居民呈现出抑郁症、焦虑症等慢性精神创伤症状,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重新焕发生活的信心。

  我们将跟随理性的指引,克服内心的悲伤,去帮助那些感情更脆弱、更需要心理关怀的灾区同胞,注视他们的眼眸,倾听他们的诉说。

  6月25日,心理援助志愿者在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缓解灾区学生的恐惧心理后,与学生一起高喊“我们是有力量的,我们什么都不怕”。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心理学家认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民众因为大批救援人员的到来摆脱灾害后最初的迷惘,呈现出重建生活的积极姿态。在这个心理阶段,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伤被重建的信念和热情暂时冲淡。

  灾害发生后数月至1年内,随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外来救援者的减少和外界关注度的减弱,灾区民众往往会重新感到孤独、无奈和幻灭,严重的会产生轻生念头。

  “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援助,是对经受重大灾难者最好的心灵安抚。”徐东兴教授说,汶川大地震之后,媒体的密集滚动播报,使信息变得非常透明、充分和强大,形成了“灯塔”效应。

  茫茫大海上,只要灯塔不熄灭,深夜航海的人就能有安心感。地震发生后,中国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赈灾物资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调往灾区,国内外捐赠踊跃,媒体24小时滚动播报灾区情况,信息透明、资讯充分,这些对灾区人民物质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援,形成了“灯塔效应”。

  我们曾在四川亲眼目睹了“灯塔效应”。在汶川县城,屈指可数的几台电视机从不间断地播放四川卫视的抗震救灾直播节目。电视机前总是静静地围坐着大批民众,他们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切表情,看到了解放军和救援人员的艰难身影,看到了全国各地同胞的全力支持,获得了坚持下去所必需的精神力量。

  需要得到心理关怀的不仅是地震灾区的幸存民众,还有出现在救灾前线的解放军、地方干部、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甚至新闻工作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依然坚强,却因超负荷的工作和过多目睹悲剧场面已迫近心理承受的极限。

  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文化旅游局长林川为了灾后重建从早忙到晚,陪伴他的是情同手足的司机冯勇。除了略显憔悴,林川和冯勇的表情始终平静,看不出悲伤的神色。但林川最害怕深夜工作结束时。林川说:“晚上,我常常一个人躲在帐篷外面偷偷地哭。”林川在地震中失去了7位亲人,冯勇失去了11位亲人。

  在地震灾区的救援现场,还有许许多多像林川和冯勇这样的硬汉,他们是为人景仰的英雄,但也是和我们同样平凡的公民,他们眼神也会闪现疲惫的瞬间,他们的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诉说,早日恢复心灵的平静。他们的勇气源于自身的信念,也来自所有同胞的支撑。

  帮助灾区民众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我们去支持四川省正在复兴的旅游业,我们邀请一流专家研究如何保护和发展羌族文化,我们帮助地震灾区的特产在全国各地家喻户晓:汶川的甜樱桃、北川的茶叶和羌山火腿、青川的黑木耳、什邡的板鸭、理县的大白菜、茂县的沙棘,等等。

  今后,地震灾区也许不再需要轰轰烈烈的救援行动,但灾区同胞将一直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和支持。他们就好比我们生病住院的亲人,不能够缺少我们耐心的陪伴。唯有在亲人永远温暖的目光中,他们才能逐渐克服孤独和恐惧,恢复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与我们携手共同前行。

责编:李秀伟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