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闻周刊]视点:公开 解决大问题

 

CCTV.com  2008年06月28日 23:5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新闻周刊]>>

    央视网消息:

    6月24号,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三位教授收到了北京市交通委和发改委的回复。从2004年至2007年,北京机场高速路的通行费共收入18亿3893万元,而机场高速的总投资为11亿6500万元。这条新闻一出来,大家自然刚开始会有些惊讶,为何两个政府部门这么乖的给教授们回复?是不是人家是北京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名头大,得罪不起呢?但其实是这三位教授是依据今年5月1号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三个普通公民的身份来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了解机场高速收费的数额、流向等等信息。6月10号受理,15个工作日必须给予答复,于是,有了6月24号的回复。于是,也就有了人们的评论,公民依法督促政府公开信息的法律实践自此开始。于是,我们就得再加一个“于是”,围绕着“公开”这个关键词,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汶川大地震,从审计救灾款物,到陕西“周老虎”的新动向。短短一段时间之内,“公开”走上了一条怎样的路?前方又是什么?《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公开关注公开。

    短片一

    解说:

    “我是一名北京市民,经常通过机场高速乘飞机出行,每次都需要交纳高速路通行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有权获得高速路通行费的相关信息。”

    不久前,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三名教授,以普通信函的方式,向北京市的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申请。

    一组报纸:(音乐)

    三位法学教授盯住首都机场高速收费问题

    激活《政府公开条例》

    同期: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我们实际上提的问题很具体,就是我们想知道关于首都机场高速贷款总额,投资总额,收费,迄今为止的收费总额,以及收费的流向问题。

    解说:

    三名教授依据的,是5月1日刚刚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个条例一共五章,其中,第二章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第三章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读起来非常简单明了,并不复杂,这样,每个公民只要和北大法学院的这三个教授一样,如果你对政府的某些行为有质疑,你就可以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信息。

    同期: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它是一个属于经营性的收费公路,是从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关信息来看,它的投资早就已经回收了,而且有了相当的盈利。那么这时候,老百姓可能就得问,是不是可以不收了?到底要收到什么时候?这种收到的费用究竟用作了何种途径。这些问题其实,我觉得它是一个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公众有权,也很自然的想知道,想了解的一些问题。

    解说:

    1993年开始正式运营的北京机场高速公路,如今收费已经整整15年,不断遭到公众质疑,本周,三位教授收到了北京市发改委和交通委的回复。回复中说:首都机场高速路总投资11.65亿元,其中2004年到2007年累计通行费收入超过18亿元。此外,北京市发改委的信息告知书还提供了机场高速路通行费的收取依据。

    同期:沈岿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我觉得发改委和交通委在时间上,应该说是非常严格的遵循了法律的规定,就是我们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是令我们满意的。并且在整个过程当中,他受理的时候,给了我们回执,在给回执之前还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给了回执。另外在给答复的时候,也是在寄出挂号信的时候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给你们寄出挂号信了,请你们查收。所以这一点上,我觉得都是非常满意的。

    另外就是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它非常严格的用了一个正规的格式文本,对不同的信息作了一个划分类型,所以这一点上,我觉得说明他们比较认真的对待了这个条例的实施和条例的。

    解说:

    但是,对于三位教授申请公开的“首都机场高速公路的投资总额中的贷款总额、1993年至今的收费流向”问题,两个部门的回复都没有涉及,而是建议三位教授向首发公司咨询申请。

    同期:沈岿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从目前来看,有部分没有完全告诉我们,这一部分,特别是核心的部分,收费的去向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非常遗憾的是,首发公司对我们的申请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具体的原因,为什么他们没有做任何回应,不予理睬,我们也期待着能够进行相关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因为毕竟披露相关的义务,是这样一个公司的法定职责,也是法律明确要求的。

    解说:

    一方面是及时的回复,一方面对关键问题却没有答复,本周,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有评论这样写到,信息公开,还需再拆“玻璃门”。

    同期: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玻璃门这样一种比喻,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政府信息公开他是要引入阳光,能够使政府更加开放和透明,开放和透明,当然它带来的一种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民众对政府的更多的理解,更强的信任,更有力的合作。但是我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不仅仅有一个玻璃的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通畅,有进有出,可以,它是开放的,是可参与的。

    主持人:

    在5月1号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的第12天,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这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一次考验。其中也蕴藏着对信息公开程度的考验。然而,回过头来看,面对这个考验,中国首次答了一个让世人满意的高分。地震发生18分钟,新华网就发布消息。距地震发生1小时22分钟,媒体报道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距地震发生1小时27分钟,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而总理已赶赴灾区。距地震发生两小时21分钟,国家地震局就召开新闻发布会。距地震发生25小时32分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第一次公布了遇难的人数,11921人。而这个时候,电视台的直播报道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回望这次灾后的20多个小时,却也仅仅是抗震救灾与信息公开同行的一个开始。

    短片二 为“信息公开”响起的掌声

    解说:

    本周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委员们用三次掌声评价了国务院的《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报告,回看政府在这场特大灾害中的表现,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赞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信息公开。

    莫纪宏:

    我觉得这次汶川大地震实际上它发生了以后,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一个很好的检验。

    解说:

    对于公开准确的灾情披露,有评论说:“这一次,真相跑到了谣言和恐慌的前面,政府学会了与谣言赛跑。”本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把下一阶段的救灾和重建工作比作“一场艰苦的持久战”,那么,面对未来长达数年的重建,面对每年数以千亿计重建资金,信息公开又意味着什么呢?

    沈岿:

    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他没有全面的公开,就是我们现在只是公布了一个捐款的一个数额、总额,但是呢,这些捐款,还有物资,捐赠的物资,他是怎么分派的,怎么用在抗震救灾上的。这也是公众最关心的。

    解说:

    就在不久前,媒体报道了四川红十字会“17人处理20亿善款”的新闻,公众的疑问是,一个17人的团队,如何面对繁杂的捐款发放工作,又如何保证每一份爱心能按最初的意愿,秩序井然高效无损地流向每一个需要的所在?

    莫纪宏:

    由于我们目前在捐赠资金的使用方面的法律不是很健全,所以这样程序也不是很规范,到底钱用在哪儿,对还是不对,其实在实践中间都有点儿不太清楚。/现在审计部门,大家都对审计部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基本上是代表我们社会各方面的捐赠人去对捐赠的资金的使用情况来进行监督。

    解说:

    本周,来自社会的捐赠总额已经超过了500亿。除此以外,中央财政2008年拨付700亿重建资金获得人大审议通过,四川省财政厅发布消息说“已收到抗震救灾专项资金342.45亿”。一边是动辄百亿的资金,一边是灾区事无巨细的急切需求,如何把钱管好用好是个巨大的考验。事实上,在一个多月前,中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五部门就第一时间介入了监管工作,协同监管救灾款物。本周一,五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一阶段救灾款物监管情况。第二天,审计署发布了救灾物资审计二号公告。

    6月23日 新闻发布会

    审计署 刘家义:

    财政资金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央确定的每个“三无”受灾群众一天补助10元钱、一斤粮的政策,个别的乡镇还没有完全执行到位。主要是因为交通堵塞、通讯中断,所以找不着人,或者是送不进去,因此出现了补助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再就是,有的地方对于地震中遇难者家属抚慰金的发放,国家有一个标准,按照国家的标准发放以后,有一些地方财政又拿出了一些钱提高抚恤金标准。县与县的标准不统一,出现了互相攀比的情况。/也有的个别地方由于抗震抢险阶段过后,出现捐赠物资和灾区实际需要的物资在结构上不相匹配。

    解说:

    根据五部委前一阶段的监管情况,未发现截流挪用等重大违规行为,但存在救灾政策尚未完全到位,救灾款物管理不够规范,捐赠物资与实际需求不相吻合等问题。在监管力量全面介入的同时,救灾款物信息的公开透明依然迫切,有评论就指出,没有信息公开又何来监管?审计署在二号公告最后也建议,应建立汶川地震救灾款物全国信息公开网。

    莫纪宏:

    能不能使公众,我一打开英特网,我就有一个特别详细的明细表,就是总共社会公众捐多少钱,每一笔钱都是由谁来决定使用的,已经拨到哪一级政府了,哪一级政府主要拿去干什么了等等,如果有这样一个非常详细的名目,那么公众肯定就放心了。/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了,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中央政府,涉及到地方政府,还涉及到好几个省,灾区这次像陕西、甘肃,很多地方都受灾了,还有一个整个如何来统一协调的问题。

    沈岿:

    以汶川地震给政府的善款的分配带来的一个挑战,以这个为契机,然后加强对善款分配的相关制度的建设,然后包括把信息公开制度也纳入到整个制度建设当中去,以它为契机,努力做个两三年,我相信这方面的信息公开的,这个成果应该会做的更好一点。

    审计署 刘家义:

    对于这次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要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一本放心账、明白账。

    监察部 马?:

    要整合监督力量,形成一个监管的合力,向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上延伸,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严密这样的监督网络。确保资金物资在阳光下运行,用公开、透明来确保公正公平。

    主持人:

    话题还要再回到北京交通委、发改委对三位教授的回应。其实这份回应虽然是在限期之内完成,但是三位教授并不十分满意。因为申请中要求公布高速公路收费去向等内容,并未得到政府部门的答复。于是,三位申请人将于近日向相关部门再次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其中一位教授说,如果申请仍然不被受理,不排除将采取法律行动。显然,这件事儿并没完,而之所以没完,是因为三位教授有了已经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提供底气。而有了这个《条例》,相关政府部门恐怕就要做好各种准备,去在现在以及将来迎接更多公民针对“公开”而不断到来的申请与质疑。

    短片三 公开 关键看政府

    解说:

    本周,对于来自北京市交通委和发改委的回应,王锡锌等三位北大教授并不满足。根据计划,周日,他们将与至今尚未对他们的申请做出任何回应的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有关人员直接会面。此外,他们还表示将选择在适当时机向北京市交通委和发改委继续发问。

    同期 郝劲松 法律学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条,公民在政府机关公布信息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有权利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我于昨天下午向国家林业局也提交了一个行政复议,已经用特快专递递出去了.

    解说:

    从去年11月开始,一直试图使用法律把陕西华南虎事件搞个清楚的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在上个月也是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林业厅公布有关虎照事件的信息。本周,由于对政府回复内容不满,郝劲松先是把陕西省林业厅告上法庭,随后提出要求,希望国家林业局进行行政复议。就在此前不久,在湖南,5位法学博士也因为要求湘潭市政府公开当地四座大桥收费信息没有得到满意答复,而到法院起诉了市政府。从北大三位教授本周面对现实的不满足,到郝劲松、湖南法学博士们的诉讼,《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并不顺利。

    同期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教授

    你申请了,我这些信息要不要对你公开,现在这个已经,我们在很多的申请个案中已经碰到了,我不公开,我要么就说我这个信息不存在,要么我就把它推到另外一个机关头上,要么我干脆说这个信息是属于我过程中的,我仅仅是为了供领导参考的,总之我就是不公开,或者我说这个是要保密的。

    同期 北京大学法学院 沈岿教授

    我觉得两方面的主要的阻力,一个是观念层面上的,/但是更主要的一个阻力是来自于利益。

    中国社科院 莫继弘

    实际上很多信息到底要不要公开,还是政府享有比较大的主动权,就是我要说不公开了就不公开了,我说这个事情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等,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自由裁量权还比较大。

    黑起

    (现场)“你好这里是北京大学政府信息公开支持热线……”

    解说:

    如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由王锡锌教授负责的“北大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正在展开一个“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项目。这个项目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普通公众提高依法向政府申请信息公开的能力,而更重要的目的,则是推动整个政府开放和透明的建设。据介绍,这个项目启动才一个多月,就已经对各地的公众提供有效支持150多件。显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引发了公众强烈的参与热情。

    同期 北京大学法学院 沈岿教授

    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它对政府的这种工作方式,包括它以后对待各种信息的一些态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一个很强的一个挑战,对它来讲,这个革命确实是很彻底的。

    解说:

    本周,《深圳特区报》以套红的标题全文公布了《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暗示着深圳即将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再举改革先锋大旗的重要文件中,“公开、透明,建立阳光政府”正是其中的亮点。而在日前刚刚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信息公开也是强调的重点。

    同期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教授

    据我们所知,现在有很多省、市都开始加紧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些实施办法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从这个制度层面上进一步的细化,使游戏规则更加清楚。

    最近在湖南省,伴随着他们在全国推出的首部综合性的行政程序规定,那么湖南省政府也根据国务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他们新出台的这样一个行政程序规定的要求,来制定一个比较系统的关于信息公开和行政公开的一个实施办法,实施细则。

    解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而如今,一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似乎也成为了王锡锌们的支点,有了公众的强烈参与,有了政府工作的不断改进,透明公开,一定会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

    同期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教授

    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信息的输出,一方面是可以使公众了解政府在做什么,使公众理解政府,使公众相信政府,使公众支持政府,另外一方面,当他获取了这些信息以后,他可以来向政府反映他的要求,提供他的建议,分享他的知识。这就是参与。那么这两条路结合起来,它构成一种真正的开放式的这样一种政府结构。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这个门,不仅仅看起来透明,而且是可以通畅的。

    主持人: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但可以预计的是,门开了就会越开越好,越开越大。因为实践证明,信息进一步公开,并始终进步,正在为社会的健康增加更多的免疫力。它可以让谣言迅速被终止,也可以让恐慌很快被平息,它可以帮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可以让公民有了更多知情权之后,能够督促政府的形象与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一条正在开始的路不可能一夜之间就顺畅无比。它考验着政府,其实也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准备好了吗?

责编:石光辉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