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每朵罂粟花下都流淌着血泪--在昆明官渡区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

 

CCTV.com  2008年06月27日 08:4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2008国际禁毒日

  新华网昆明6月26日专电(新华社记者杨牧源、陈瑜、王研)20世纪初,一位名叫科克托的法国作家在其所著的《鸦片烟》一书中,如此这般地记载了鸦片的罪恶本性:鸦片很有耐性,吸过一次鸦片的人,肯定还会再吸;鸦片懂得等待,一旦尝到了鸦片的滋味,没有鸦片活下去很难。

  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踏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聆听这群被毒品“耐心等待”的人的痛苦心声。

  无知的他们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当戒毒所的警官把刘晶介绍给记者认识的时候,眼前这个非常可爱和开朗的女孩,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吸毒女联系在一起。因为吸毒史较为短暂,又得到良好的治疗和心理疏导,刘晶圆圆的脸蛋上透出红晕。她笑着说:“好多人不敢接受采访,但是我不怕,我就是要勇敢地把我的遭遇讲出来,使人们不要走我这条后悔路。”

  刘晶是戒毒所里最小的学员,进来时只有18岁。“我的吸毒原因有点‘黑色幽默’,17岁那年我在昆明旅游学院上职高,因为从小家里比较溺爱,我越来越不乖,经常逃课、去酒吧玩。有一次在一家舞厅里认识了我的男朋友。”刘晶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帅的男孩子,其实是个瘾君子。

  “为了能让他戒掉海洛因,我决定做个榜样给他看。听说吸K粉、吃摇头丸不是吸毒,是不会上瘾的,于是我开始吸食这些新型毒品,结果可想而知,我也陷了进去。”刘晶禁不住流下悔恨的泪水。

  与刘晶短短20多天的吸毒史相比,37岁的董秋霖(化名)已经历了近20年的吸毒岁月。“小时候家里很穷,我14岁就工作了,帮一家小吃店送米线。”董秋霖回忆说,“那时候虽然苦,但生活是自己的,直到1990年,由于盲目攀比和好奇心,我开始吸毒。没想到,一吸就是近20年,什么都没有了……”

  “城市里,毒品买卖最严重的是在娱乐场所,一些特定职业人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毒品。”官渡区戒毒所干警徐元贵说,“因此,到戒毒所戒毒的人身份各异,有商人、模特、无业者、‘坐台小姐’……”

  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的原因也千奇百怪,或是因为年少无知、交友不慎;或是感情、事业出现危机,自暴自弃;或是听信了毒品能解千愁的蛊惑……但是当他们选择了毒品的那个瞬间,他们都变成了好奇的顽童,急于去打开那个“潘多拉魔盒”,看看里面有什么神秘的东西,而盒子一开,便沾染上万千的麻烦,甚至灾难。

  针管里流淌着血泪

  曾经有一份不错职业的金玉(化名)在与毒品搏斗的战争里,像一个屡败屡战的游击队员,他辗转了昆明市所有的戒毒所,复吸多达14次。“每次从戒毒所出来,我的那帮朋友就来找我,怂恿着一起去找回失去的‘美好时光’,毒品成为我魂牵梦萦的思念。”

  “我女儿吸毒那会儿,身体非常消瘦,免疫能力差。毒瘾一发作,就会做一些伤害自己和家人的举动。为人也谈不上诚信了,吸‘白毒’,说白话。”戒毒人员钟艺的母亲说,“家里被她吸的什么都没有了,好好的一个家庭,毁在毒品上了。”

  有一个戒毒人员,给徐元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叫马旭(化名),是昆明陆家乡人,吸毒之前,他是当地很有名的‘大富’,号称‘填土大王’。他曾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办了一家资金有7000多万元的公司,谁料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却走上了吸毒的道路。”徐元贵惋惜地说,“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整个人面黄肌瘦,一点也不像个大老板,一问才知道,公司面临倒闭,妻子也和他离了婚,后悔得不行。毒品是什么?毒品就是‘前功尽弃’的代名词。”

  “海洛因,白骨精。毁人类、耗经济。”朗朗上口的“戒毒三字经”诉说着仅属于吸毒人员的血泪史。步履蹒跚在吸毒不归路上的这些“忠诚”的“罂粟守望者”,让“一年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成为一条魔咒。

  远离毒品,我们能做些什么?

  “人民禁毒战争任重道远。我们作为普通公民虽不能在禁毒前线冲锋陷阵,但后方的固守也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想:我们能为禁毒做些什么?”禁毒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李姝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首先要了解毒品,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李姝音说,“缺乏毒品知识的人极易被毒品所俘虏。不少人以为,只有天天吸食海洛因的人才容易上瘾,殊不知,只需吸食一次,海洛因强烈的致依赖性就会使吸食者对其产生依依不舍的心理依赖。只要把内心的渴求转化为行动,吸食海洛因就会从偶尔到经常再到每天每时。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必须提高全民的远离毒品的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家庭要担当起禁毒责任。记者在深入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吸毒青年缺少健康的家庭环境,或是处于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看管,或是过分溺爱。“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会形成倾向于吸毒的潜在人格。”李姝音认为,另外,如果吸毒人员的家庭过早地抛弃了他们,也不利于吸毒者戒毒成功。

  “社区是禁毒的主阵地。”李姝音强调,我国禁毒法里提出了“社区禁毒”这一重要理念,反映了国家对社区禁毒工作的认可和重视。与其他禁毒措施比较,社区戒毒从生理、心理、生活、就业各个方面帮助吸毒人员,体现了对吸毒人员的人文关怀,促使他们尽快摆脱毒瘾,恢复正常的生活。众所周知,生理上的戒毒很容易,但“心瘾”这个“心病”还需“心药”来医。因此,每一个正常人,都有一个责任,用“爱”做药引医治身边的吸毒者,并且坚信他们会变得像你一样善良和健康。

  在一个个吸毒者的血泪史前,我们不禁沉思:毒品距离我们很近,有时甚至就在眼前。吸毒者的人生不能重来,但是他们的生活仍然需要阳光和希望。“拒绝毒品”不是写幅字贴在墙上那么简单,需要的是全社会人们共同努力。

责编:冯晔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