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周欣宇)“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从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地震灾区确实没有大的传染病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在今天召开的中国科协“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
曾光刚刚结束为期6天的地震灾区考察。他说,震区有些领导认为现在已经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他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我告诉那位领导同志,现在这样说还太早了。”他说,灾后震区疫情防控要经历3个阶段,即夏秋季传染病防治阶段,今冬明春传染病防治阶段和全面恢复阶段,为时3~5年,这3个阶段都顺利度过,才可以说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切忌松懈和麻痹大意。他举例说,1991年印度发生水灾、地震,次年才暴发鼠疫,我们应以此为鉴。
考察中发现的一些公共卫生隐患令曾光忧心不已。原有的传染病报告网络已被完全破坏,现在主要靠外来的医疗防疫人员通过走访灾区进行监测。另一个更令他担心的问题是,震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严重受阻。他说,震区儿童目前无法接受常规免疫,且计划免疫工作没有恢复的时间表,这是非常危险的。
除此之外,曾光认为,饮用水、饮食和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然而,“最大的隐患是看不到隐患”。
责编:荀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