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跟着圣火看中国]拉萨篇(6月21日)

 

CCTV.com  2008年06月21日 18:2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进入[中国新闻]>>

专题:跟着圣火看中国

    央视网消息: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经过一天的休整,今天(21日)来到了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上月8号,取自希腊的奥运圣火曾登顶珠峰,并留下火种。而今天,正在全国传递的圣火与这枚火种在拉萨熔合,由此创下了奥运史上的先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拉萨今天的传递过程。

    北京奥运火炬在拉萨传递

    今天火炬传递的起点设在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有“宝贝园林”之称的罗布林卡公园,上午9点,全体人员首先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 默哀一分钟。

    随着第一棒火炬手西藏著名登山家贡布接过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兼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手中的火炬 ,奥运圣火在拉萨的传递正式开始。

    1960年5月25日,贡布和他的队友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珠峰北坡登顶的纪录,这也是五星红旗首次在世界之巅飘扬。传递完奥运火炬,这位75岁的老人难掩激动的心情。

    从贡布手中接过圣火的是被称为藏族人民的好“曼巴”的李素芝少将,“曼巴”在藏语中是医生的意思,李素芝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队医院院长。在进藏工作的32年时间里,他跑遍了西藏的边防连队,为军民巡诊21万多人次。2006年, 中央军委给李素芝记一等功一次。2007年,他又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

    除了李素芝,今天还有许多火炬手都是在西藏这片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第10棒火炬手王秋杨是第一位完成世界三大高峰探险的华人女性,她曾在2007年登顶珠峰。还有第88棒火炬手洪波,她发起的“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已经为105所学校的藏、汉、回等民族20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

    同时,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来自内地的援藏干部,从1994年至今,共有5批3800多名援藏干部支援西藏建设,而今天的第六棒火炬手秦征就是 他们中的一位。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火炬手的服装和以往不同,是长裤长袖,拉萨由于海拔高,温度较低,北京奥组委决定将拉萨火炬手服装改为长裤长袖。

    拉萨站火炬传递由156名火炬手完成,其中包括78名藏族火炬手。现在画面中的这位藏族小伙子叫洛桑次仁,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在今年发生的拉萨3?14暴力犯罪事件中,他 为了抢救一名6岁的汉族男孩,被暴徒打成重伤。洛桑医生的英勇行为,感动了西藏各族人民,他也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 奖章。  

    152号火炬手西藏体育学校副校长普布次仁是入选国家队的第一个西藏运动员。他在1985年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标枪冠军,成为第一个 获得亚洲冠军的藏族运动员。

    今天火炬传递在拉萨走过9.3公里的路程,火炬从罗布林卡出发后,沿着拉萨二环路,在市区内主要路段做圆形环绕,经 过了中国城市内陆最大湿地拉鲁湿地,穿过繁华的北京中路,越过拉萨市的市标铜牦牛雕塑,再绕过古代拉萨城的西大门 ――白塔、最后来到了火炬传递活动的终点――雄伟的布达拉宫广场前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下。

    上午11点钟,最后一棒的火炬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手持火炬进入布达拉宫广场。同时,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登山队副队长尼玛次仁手提珠峰登顶火种灯也跑进会场,此刻,在珠峰传递的分火种与在各地传递的主火种汇合,随着圣火盆被两支火炬共同点燃,西藏拉萨站的圣火传递圆满成功。

    城市故事:拉萨的变迁

    藏族女歌手巴桑的歌儿《圣城拉萨》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圣地拉萨何处建,拉萨建在湖泊上”。

    的确,拉萨是“山羊负土填湖”而成,这一直是千年高原上最美的传说。藏语中,羊为“惹”,土为“萨”;这座城市最早的名字“惹萨”,正是由此而来。

    1300多年过去了,这座传说中诞生于高原湖泊的“日光之城”,依然在“不变”中“改变”,在改变中永恒。

    这里是北京中路,拉萨的主干道,热闹繁华一如内地的许多大城市,仔细看看马路两旁店铺招牌上的藏文,你才会意识到这里是拉萨。

    摄影师车刚和这条路结缘已经有20多年了。每天,车刚都会背着他的相机到处拍照。车刚说,他想找到几十年前摄影师拍过的地方,再用自己的镜头,告诉大家拉萨如今的变化。

    1983年,26岁的车刚从山东老家来到拉萨,本来打算只呆两年,不曾想直到今天,他还舍不得离开拉萨,他看着拉萨成长,对拉萨的变化如数家珍。

    “拉萨”在藏文中的意思是“圣地”,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随着朝佛信众的不断增加,渐渐形成了拉萨城区的雏形。

    今天,拉萨的城区面积已经从50年前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59平方公里,城里的马路也从1公里增加到241公里,平均每23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

    在车刚的记忆里,20多年前,八角街只有一家餐馆,现在这里商铺林立、热闹繁华,中国各地的风味都能吃到。

    来拉萨必到八角街,到八角街必去玛吉阿米。玛吉阿米是八角街上一座有名的餐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国游客,喝着地道的酥油茶,吃着地道的藏餐,细细感受八角街里流淌的历史的印记。

    八角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历史记载,是先有大昭寺,后有八角街。大昭寺因为供奉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成为藏传佛教的胜地。转经和朝圣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环绕大昭寺踩出来的道路形成了八角街。有了街就有了市,有了市也就有了人气,八角街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今天的八角街成了西藏最繁华的商业区,五步一铺,十步一店,热闹非凡。

    除了热闹,八角街也有它沉静的一面。在八角街深处的幽巷里,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朴的藏式民居,里面居住的都是拉萨的老住户。

    旺珠一家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拉萨这些年的变化。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开通,让拉萨产生了打造“国际旅游都市”的愿望,按照拉萨市的“十一五”规划,拉萨将东延西扩,跨河发展,以老城促新城、新城带老城,一个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大拉萨”梦想渐渐成型。

    拉萨市民:拉萨现在变化最大的就是城市建设,就是民房改造,这个太好了,原来拉萨周围,就是八角街周围住的贫民,现在全部都住上了阳光充足、宽敞、明亮的房子,现在拉萨各方面都是令人很满意,住在拉萨心情非常愉快。

    单是繁华的街市、幸福的笑脸还不足以诠释圣城拉萨的变迁,在矗立了1400多年的布达拉宫里,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登上布达拉宫顶,藏族工匠们有节奏地夯打着墙面的阿嘎土,阿嘎土是西藏山南地区的一种土壤,经过化验,文物维修部门认为它很适宜用于西藏古建筑的修缮,并且增加了有防水功能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添加剂。

    2002年6月26日,布达拉宫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修缮。索朗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修缮工程的负责人,为了保持布达拉宫昔日的原貌,维修人员们经历了许多艰辛。

    原来大殿的过梁弯曲下沉相当严重,必须更换,但是大殿不仅高,跨度也很大,达到11米7,怎么更换这跟大量很让人头疼。

    落架就是在过梁周围搭起许多木架,撑住房顶,然后再偷梁换柱,把糟朽变形的大量换下来,用了三个月时间,索朗和他的工匠们终于完成了灵塔的加固。

    02年到08年,国家投入1亿7千9百万元大修布达拉宫,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来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

    历经五年的修缮维护,这座古老的宫殿依旧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高原圣城拉萨,正是这些变化中所执著的“不变”,让这座完美的宫阙依然保存着昔日的宏伟,向世人绽放着神山圣水的神秘与美丽。

    [奥运火炬手]美丽的雪莲花 美丽的达娃央宗

    18年前,她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下为北京亚运会采集了圣火;18年后的今天,她又在拉萨传递北京奥运圣火,她就是藏族美丽的姑娘达娃央宗。

    [中国民间体育]西藏赛马会

    “一匹骏马驮走时光,一根牧鞭追赶太阳;一方天地敞开了胸膛,一条天路实现了祖辈的梦想”。

    对于千百年来生息于高原草甸的藏族人家来说,实现梦想的“天路”,是靠他们与马为伴“奔”出来的。相传,高原上千古传诵的格萨尔王,就是在赛马会上夺冠称王的。因此,每年藏历五六月份的赛马会,就是西藏一个最重要的节日。

    北京奥运火炬明天在青海格尔木传递

    从明天(22日)开始,北京奥运火炬将在青海省展开传递。首站就是素有“中国盐湖城”之美誉的格尔木市。

    (这里也是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的产地和“福娃”藏羚羊“迎迎”的故乡。格尔木市火炬传递全程7.5公里,用时110分钟,171名火炬手将参与传递。)

    欢迎明天继续与我们一起“跟着圣火看中国”。

责编:石光辉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