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山崩地裂,同胞罹难。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深深感到一种十指连心的痛……
手足骨肉,亲情拳拳。
无论在香江两岸、濠江之畔,在台湾海峡的彼岸,还是五大洲的各个角落,华夏子孙的赤子之心越千山,渡万水,汇聚在遭受苦难的地震灾区。爱心在传递,力量在凝聚……
香港:“我要你重回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
这是一座用爱砌起来的城市:当灾难的信息传到香港的时候,人们在惊愕、悲痛的同时,也迅速行动起来。多少人那一刻拿起电话,相约要为“我的同胞”做些什么。
“5?12”大地震发生的当晚,香港特区政府在第一时间表示,尽最大努力救援地震灾区。第二天,行政长官曾荫权向立法会申请3亿港元的紧急赈灾拨款。
与此同时,香港700万同胞在震惊和悲痛之余,迅速展开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赈灾行动。
爱心在香江涌动:在港岛,在九龙,在新界,随处可见为灾区募款的捐款箱。5岁的黄静琳把她和9岁哥哥多年的积攒压岁钱尽数捐出,不同数额的硬币倒出来一大堆,总共6785港元。一位70多岁的阿婆将女儿给的生活费3000港元,捐给因救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的家属,并附上一封慰问信。
商贾名流也纷纷捐款:李嘉诚在捐出1.3亿元人民币后承诺,将无偿帮助四川境内因为此次地震而断肢的灾区群众安装假肢,并无偿提供给不能行走的人每人一张轮椅。邵逸夫捐出1亿港元援建灾区学校。荣智健捐赠7000万港元……
演艺界人士行动起来了。15日深夜,200多名香港艺人齐聚香港电台,共同录制了香港赈灾主题曲《承诺》。6月1日下午,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艺人在香港举行持续7个半小时的“马拉松”式义演――演艺界“5?12关爱行动”大汇演,为汶川大地震受灾同胞募捐3000多万港元。
“苗圃行动”发起“川流不息,以校助校”行动,发动全港中小学募捐,以“一对一”方式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学校;民建联推出“户对户家庭援助计划”,以香港家庭为单位,向四川受灾家庭提供援助。香港出版总会发起“一书燃希望”赠书筹款活动,将捐款用于为四川地震灾区购置图书,为灾区临时校舍以及日后重建的学校提供支持……
截至6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已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超过22亿港元。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处、香港红十字会等机构还为灾区募集了大量急需的救灾物资。
“纵然山摇地破也要安然渡过,有你有我,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这首由刘德华填词的香港赈灾主题曲《承诺》,在香港已经成为爱的呼唤,更成为香港对灾区同胞的承诺。
澳门:“血脉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汶川地震牵动着澳门民众的心。
这座仅有50万人口的小城,不分政府民间,不分种族宗教,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几乎倾城解囊。
地震翌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即宣布:特区政府拨款1亿元人民币,澳门基金会拨款1000万元人民币,“全力支持内地救援四川地震灾区工作”。
震后不到24小时,近300万澳门元的善款就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到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一个多月来,中联办共向地震灾区转交捐款2.05亿澳门元,澳门红十字会筹集的赈灾善款善物总值超过8000万澳门元。
澳门企业也纷纷解囊。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捐出1000万澳门元,澳门航空派出最大的飞机,两度赴川转交澳门民众捐献的救灾物资:大到心电图机、血液透析机,小到口罩手套、奶粉饼干、蚊帐毛毯……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川澳同心,抗灾解困。
地震发生以来,赈灾募捐活动从未停止。从粤剧曲艺总会发起的粤曲筹款晚会,到兰艺会发起的国兰、洋兰义卖;从短短两小时筹得3600多万澳门元的“澳大‘粽’动员”,到一夜募得6000万澳门元的渔人码头慈善晚会……
更有几位年逾花甲的婆婆,身着雨衣,在街头摆起了募捐箱。她们任由雨水打湿白发,饿了就吃一些自带的饼干,声声呼唤来往的市民、游客奉献爱心,赈灾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