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出一段段“道路”,向失事地点挺进
![]() |
6月11日,运送失事直升机残骸和遇难者遗体的部队在汶川映秀镇集结。据介绍,将共有600名官兵参与分段运送。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10日下午2时,先头部队、突击部队、补给部队准时从映秀镇出发。在向导指引下,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带着背包、担架、绳索、砍刀等工具、物品,徒步奔赴飞机失事地点。
接送部队穿过已成一片废墟的映秀镇,转向西北开始攀爬一座高山。迎面,是一个坡度在50度以上、长约150米的大陡坡,遍地都是地震后滚落的乱石。手脚并用爬上这个山坡,战士们虽已气喘吁吁、汗如雨下,但仍一刻不停,疾步向前。很快,队伍变成一条长龙,隐没在深山之中。
地震造成的地缝,使山路完全断裂、扭曲,队伍需要跨越的一道道地缝,最宽处达1米。1小时后,前方已经无路可寻,队伍只能弯腰在荆棘树林间穿行,不时有灌木枝迎面抽打过来。来自黑水县身强力壮的民兵小伙们,用力挥起随身带的砍刀,“砍”出一段段“道路”。
6月10日,负责善后工作的部队正在赶往坠机地。
10日晚,接送部队露宿山上。11日5时,搜救人员在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的直接指挥下,再度出发,向失事地点挺进。
经过艰难行进,队伍终于到达直升机失事的现场。据一名参与行动的黑水县民兵告诉记者,最后的道路在地图上直线距离仅有1公里,但队伍整整走了6个小时。
11时多,他们到达“大红崖”下峡谷间。眼前,是一片坡度约70度左右的斜坡,直升机已经解体燃烧,残骸散落在宽约50米、长约120米的范围之内。在机体、尾翼等处,人们发现了遇难者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