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在“5?12”大地震中,90%房屋垮塌损毁,但党组织却从第一天开始,就奔波活跃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受灾的群众都说,阳坝有一个震不垮的镇党委。
大地震当天,镇里就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红纸告示贴在了墙上,定心丸吃在了百姓的心里。10个“到位”立即启动――组织领导到位,群众疏散安置到位,伤员抢救护送到位,道路抢修疏通到位,救灾物资调运储备到位,群众生活安排到位,电力、通讯设施恢复到位,灾情摸底上报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灾后重建工作措施到位。
5月12日14时28分,阳坝震感十分强烈,道路、电力、通讯中断,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灾情十分严重。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0个“到位”首先是组织领导到位。
33岁的党委书记范登奎立即带领在家领导、全体职工及派出所、医院等单位负责人兵分三路,迅速赶赴各机关单位和附近村社查看灾情,并将受灾群众和900多名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地带。15时30分,镇党委、政府召开全体党员和职工会议,安排干部火速赶赴散落在505平方公里深山大沟里的34个村,抢救伤员,疏散安置群众。17时,全镇9名受伤人员全部被送往康县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两名危重病人被转院到汉中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20时,全镇12313名群众全部被疏散安置到了安全地带。
“地震了,地震了!赶紧出来,到对面去!”大地震一发生,镇党委委员、大庄子村党支部书记齐玉俊马上冲向各家各户门前,10分钟内就把第一村民小组的29户121人集中到一块安全的空地里,当清点人数时,发现没有王武仁老人,他拔腿就冲到王家,背起了摔倒在家门口的老人,一口气跑到队伍里,跑掉了一只鞋竟然没有发觉。接着,他又带上3名党员到其他两个组查看灾情,清点人数,安置群众。
大震刚过,他就组织全村34名党员和干部成立了3个自救小组,每人包3户农户,帮助群众抗震救灾。组织全村青壮年抢修乡村公路,为群众维修、加固受损房屋,拆除危房。3天后,群众能修的房屋都修好了,他自己的房子还没顾得上修。之后,党员干部又统一组织安排,利用7天时间收割完了全村78户的全部小麦……
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阴坝村党支部书记梁彦自己掏钱买来方便面、矿泉水送给受灾村民;镇党委委员、宋沟村党支部书记冯明芝带领全村群众修路,恢复生产……全镇34个村支部、6个机关支部都像他们一样冲锋抗灾在前,个人安危在后,群众大家在前,个人小家在后。他们都说,是镇党委一班人给他们树立了好榜样。震后的32个小时,阳坝镇主要领导没有合眼,72个小时,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睡眠不足4个小时。镇党委书记范登奎,副书记、镇长王碧云,委员、人大主席邱中元的家都在灾区,家里也都不同程度地遭了灾,但是,大地震至今的20多天中,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一线抗震救灾,没有回过一次家。
正是在镇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全镇党支部坚如堡垒,广大党员一马当先,全镇上下内外团结奋战,阳坝镇才会在地震当天通水、通路,第三天下午电话和供电恢复正常,稳定了群众情绪和社会秩序。
6月1日下午,在阳坝镇楼体震裂的党委院子里,缴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的活动正在进行。不到30分钟,共收到148名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8104元。到6月6日全镇已缴纳“特殊党费”10504元,全镇党员干部还积极捐出抗震救灾款4000多元。
目前,阳坝镇的抗震救灾工作进入了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阶段。阳坝村的整村拆除重建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其他村也搭棚的搭棚,拆房的拆房。农民们采茶的采茶,种菜的种菜,农业生产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开展。
阴雨绵绵,灯火通明。在木棍和塑料彩条布搭建的办公室里,29岁的镇长王碧云抽空输液,党委政府的领导又在筹划灾后重建的大业,全镇13614间房屋倒塌,10221间房屋损坏,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灾后重建的任务更艰巨,时间更持久,责任更重大。
“灾后重建是惠及灾民、功及子孙的大事,不能草率上马,应该科学规划、科学安排、科学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坚决地按照胡总书记写下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六个大字去做,就一定会建设一个山川更秀美,人民更幸福的新阳坝。”范登奎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记者 李战吉)
责编:赵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