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工人日报:不要制造"灾难童星"

CCTV.com  2008年06月09日 19:5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工人日报  

  “小馨懿”能站起来了!这个曾被北川废墟压了40多个小时、总理为她让路、医生为她截肢的3岁女孩,顽强地昭示着人间的爱与感动。5月31日,她乘飞机抵达南京,继续接受治疗。(见5月31日《扬子晚报》)

  5月14日上午10时许,温家宝总理来到距北川县城仅两公里的曲山镇察看灾情。此时,几名战士抬着一个小女孩从县城方向跑过来,温总理和随行人员赶紧让路,并说时间就是生命,要尽全力救人。这个感人的细节体现了共和国总理对灾区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拳拳爱心,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此后,各媒体对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女孩进行了跟踪报道,包括她何时被截肢,心理状态如何等。客观地说,那段时间,“总理让路女孩”成了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之一,适时报道其接受救治的具体情况,也是必要的。

  但同时应该看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被截肢或动手术的孩子很多,不少孩子的伤情比小馨懿更严重。非常遗憾,这些孩子进入媒体视野的几率却小得多。

  类似情况还有“可乐男孩”和“敬礼男孩”。记者对他们穷追不舍,不惜笔墨地予以报道,似乎有人为制造“灾难童星”的意思。问题是,如果再像现在这样追踪下去,或许非但难以唤起公众对几个童星更多的同情与关爱,反而可能使人产生莫名的反感,乃至认为媒体缺乏对灾区更多孩子应有的关注。

  当然,抗震救灾报道需要“抓典型”,通过描述生命个体的传奇经历,展现这场全民爱心大接力悲壮而感人的场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灾难童星”来替代其他孩子面临的不幸。比如,有的孩子成了孤儿,有的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等等,他们都需要关爱。

  媒体的报道应该基于这样一点,即尽可能帮助众多肉体与心灵都受到地震伤害的孩子,使他们都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救治,而不是只盯着一两个“童星”。(徐林林)

责编:霍筠霞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