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儒沛: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我受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女士的委托,代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对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奋战在灾区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广大医务工作者、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及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所有的捐赠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8-06-02 16:04:31
马儒沛:
大家对全球华侨华人支持中国抗震救灾的情况十分关注,我也很愿意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在大家提问之前,我先就全球华侨华人支持中国抗震救灾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2008-06-02 16:05:16
马儒沛: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罕见、震惊中外的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情震撼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并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国际社会和全球华侨华人对灾情也十分关注。灾害发生以后,国际社会迅速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和支援,并以各种方式向中国提供援助。广大海外侨胞在以各种形式深切悼念遇难同胞的同时,纷纷慷慨解囊,积极踊跃捐款捐物,以一颗真诚的心、一份深厚的情,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支援我国抗震救灾。这不仅展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彰显了团结协作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更体现了齐心协力所凝聚的强大力量,弘扬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
2008-06-02 16:05:38
马儒沛:
震灾发生后,国务院侨办于5月13日紧急启动了“侨爱工程――抗震救灾温暖行动”,并于第一时间成立了由李海峰主任任组长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启动应急工作机制。
2008-06-02 16:06:30
马儒沛:
“侨爱工程――抗震救灾温暖行动”得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响应,5月13日当天就收到了捐款捐物6850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6月1日17时,全球华侨华人通过“侨爱工程”、驻外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以及涉侨部门等各种途径,为中国抗震救灾捐款捐物11.33亿元人民币,其中,由国务院侨办直接接收的捐赠款物2.19亿元人民币(其中物资折合人民币7500万元)。第一批赈灾款2012万元和价值2000万元的通讯设备,已由我办李海峰主任于震后第三天送往灾区。我也于5月29日赶赴成都、德阳、绵阳等地,与四川省有关领导衔接灾后重建工作。
2008-06-02 16:07:06
马儒沛:
我们计划在3―5年内按照“两个100所”的目标,由华侨捐赠资助100所侨爱学校和100所侨爱卫生院的建设。目前,已先期启动30所侨爱小学,30所侨爱卫生院的筹建工作。与此同时,近期我们还将重点抓好两所中学(绵竹城北中学、彭州通济中学)的援建工作,通过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启动四所活动板房临时过渡学校的援建工作。
2008-06-02 16:08:30
马儒沛:
全球华侨华人的义善之举充分表达了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赤子深情,彰显了全球华侨华人扶危济困、回馈社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全球华侨华人情系灾区、以人为本的爱心奉献,弘扬了全球华侨华人关爱社会、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将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2008-06-02 16:13:52
马儒沛:
最近,中央纪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明确了对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自愿捐赠、不得摊派,尊重意愿、专款专用,统一规则、突出重点,公开透明、加强监管”。国务院侨办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加强对赈灾款物的监管,务必做到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款相符、账目清楚、信息公开、阳光透明,使捐赠人、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008-06-02 16:14:27
马儒沛:
依法为海外侨胞捐赠国内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协助华侨华人开展捐赠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全国各级侨办的工作职责,也是国务院赋予各级侨办的工作职能。我们将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能,为加强对海外华侨华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我们成立了国务院侨办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领导小组,并健全规章制度,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入手,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
2008-06-02 16:17:08
马儒沛: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重建美好家园!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结合侨办工作的职责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08-06-02 1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