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孙岩给我们介绍胡锦涛主席抵达日本以后的相关情况,谢谢孙岩。
好,接下来我们回到演播室。
可以说这次胡锦涛主席的访日有很多的形容,胡锦涛主席在接受日本的记者联合采访的时候,称自己的这次对日本的访问是"暖春之旅",由此使我们想起来,2006年10月份安倍晋三首相访华,称为是破冰之旅。而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被称为融冰之旅,去年年底,福田康夫首相访华被称作迎春之旅,这次胡主席访日是暖春之旅,所以如果我们去掉后面的字就是破融迎暖,你们两位专家怎么理解这其中的含义?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我认为首先是从季节上看,胡主席这次访问是在春夏之交,正是春天最暖融融的时刻,从中日关系在二十一世纪头几年出现了曲折、僵硬的状态到安倍首相访华的破冰之旅,一路走来,中日两国的关系在逐步地升温,特别是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中日两国都希望在今年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进一步增进两国高层的互访,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合作,另外开展合作,把未来的两国发展前景进行一个重新的规划。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胡主席这次去也是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通过这次访问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能够春暖常在。
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我觉得破、融、迎、暖不光是国家关系上一种升温过程或者是一个逻辑上的递进,它还包含着一个更根本的、深层的道理在里面,就是说两国民众长远的利益、两国国家关系大局要求中日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友好稳定合作的关系,呼吁全面落实战略互惠关系,从日方这个角度讲,它有一个错误尝试的教训在里面。在2001年到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日本政治领导人与中国的关系搞得很僵,事实上日本国家利益也是受损的,最后是日本各界给他施加压力,要求和中国搞好关系,然后从我们这方面讲,我们国家提出睦邻外交政策,日本是最大的邻国,当然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我们构筑和谐国际秩序也要求我们和日本建立一种稳重健康的成熟的国家关系。
主持人:
虽然破、融、迎、暖四次高层的互访是在三年时间里面,但是感觉好像就在一个季节里面,冰破了,融了,迎来了春天,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中日关系是怎么样从冷到暖经历一个什么过程呢?我们再通过一个背景短片了解一下。
新闻背景:由冷渐暖的中日关系
2006年10月8日,正式就任日本首相不到半个月,安倍晋三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国,安倍的访华当时被称为打破僵局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1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温总理的访问被媒体誉为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2007年12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媒体迎春之旅。2008年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展开暖春之旅,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之后首次访问日本。也是不到两年时间里,中日高层领导人第四次访问对方国家。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中日双方就构建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双方又进一步明确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
2006年以来,两国高层交往的恢复标志着持续多年的中日政治僵局被打破,中日关系重新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
主持人:
刘教授,我们注意到胡锦涛主席说,这次访问日本的目的是增进互信、加深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您怎么理解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
刘江永:
关于这一点,实际上在去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的时候,中日双方进行了深入的磋商,并且发表了新闻公报,它大体上有这样几方面内容:
第一,中日双方都相互支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增加政治互信。
第二,两国要在经济、贸易、能源、环境、金融各个领域开展合作。
第三,双方要在防务方面加强交流和交往。
第四,要在文化、青少年的交往方面双方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要进一步向前推进。
第五,在地区合作,包括亚太地区、朝鲜半岛、还有现在国际上一些问题,比如说联合国的改革,这方面双方也要尽可能地负起责任,加强合作和沟通,还有就是两国的领导人将来要多走一走,双方是以一种我们两个国家在亚洲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负起责任不仅要搞好双边关系,而且地区问题在全球问题上都要尽我们的责任,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想这次胡主席访问日本,他会在促进战略互惠关系重要的方面还会继续和福田康夫首相进行深入交谈,提出一些新的规划,并且我认为会在明天的政要的会谈当中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值得进一步理解学习的新起点
主持人:
有新的期待,也就是可能会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刘江永:
我认为是这样。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这次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访问,国内外的媒体都非常关注,而且很多媒体总结出了这次胡锦涛主席访日的一些特点。其中一个,这是1998年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之后,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再次访问日本。还有媒体特别注意到了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中共十七大之后的首次出访,选择的是日本,而且是单独访问一个国家,访问的日程特别长是5天。高教授,您从这些特点、这些信息之中又解读出了什么样的内涵?
高洪:
对于您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我觉得时隔十年,不光是一个十年很长的问题,这十年是跨越世纪,新旧两个世纪的十年,两国关系面临了很多新的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要继续创造一个新的高度。至于用五天的时间专门访问一个国家,我觉得体现出两点是很突出的,一个是重视,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和一般意义上我顺访一下,或者访问你再考虑其他国家,做一个外交上释放善意的举动,和这个重量是不一样的,我专门为了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专程到你那里,而且不涉及其他国家,这个就是所谓的重视。重要怎么理解呢?我觉得对大国关系调整来说,它经常考虑需要一种平衡,比如美国的外交就是这样,美国总统出访的时候,如果这个地区形势很复杂,他去了A国之后,和A国有矛盾的B国要平衡一下,这种外交技巧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可能都是存在的,我们这次国家主席访问日本为什么没有做这种平衡?就是说两国关系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它是所谓的发展两国关系主要问题或者是整个国际关系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解决和它的问题超出其他平的衡或者是次要的问题,当然就可以专门去访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