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颜无耻的“麦克马洪线”
《英藏条约》刚一签订,年仅34岁的柏尔就被任命为亚东春丕谷的第一任“政治专员”。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成了春丕谷的“太上皇”,什么都由他说了算。1908年,他再次受到提拔,成为英印政府的“锡金、不丹和西藏政治专员”。
获得“高位”的柏尔,决心在“西藏问题”上实现“突破”。他将“突破口”放在了十三世达赖身上。此时,逃亡的十三世达赖正避居锡金。作为负责该地区的“政治专员”,柏尔对达赖“照顾有加”,两人最终成了“亲密的朋友”。
1913年11月,英国为了攫取西藏,主动召集中国中央政府代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和英国代表,在印度的西姆拉举行会议。在历时8个月的会议上,柏尔一直是英方首席代表、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的助手。
开会之前,在柏尔的要求下,十三世达赖派西藏地方政府的与会代表夏扎伦青,与他进行秘密会面。柏尔要求夏扎收集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领土问题上的有关文件。此后,二人又在亚东住了三个月,密谋如何在西姆拉会议上共同对付中国中央政府。
会议开始后,此前对夏扎等人彬彬有礼的柏尔,立刻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他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即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要求将西藏东南门隅、洛隅、察隅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印度。柏尔要求西藏方面的代表承认这条线,还引诱说,英国人将在会议中支持西藏对中央政府提出领土要求;英方提出将西藏划分为内、外藏,在内藏,中国中央政府拥有主权,而在外藏,中央政府则只拥有宗主权,这将使西藏实现实质上的“独立”。柏尔就此成为第一个提出“西藏独立”的人。
由于事关重大,夏扎等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迟疑不决,不敢在协议上签字。见状,“一向友好”的柏尔马上变了脸色,威胁说“英国可能再次兵临拉萨城下”……1914年3月24日,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柏尔的威胁利诱下,在英国单方面提出的“麦克马洪线”协议上签了字。
阴谋策划“大西藏国”
西姆拉会议结束后,柏尔仍然与已回到西藏的十三世达赖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他知道这层关系对他及英国仍十分重要。
1920年,北洋政府派人进藏,会见达赖喇嘛。达赖表示:“他亲英非出本心,因钦差逼迫过甚,不得已而为之……至于西姆拉会议草案,亦可修改。”
这番话迅速传到了英国人的耳朵里。英国政府担心达赖有变,立即派柏尔赶到拉萨。十三世达赖给了他特殊的礼遇,“首次接见,居然就邀请柏尔到自己的寓所,与自己一起坐在一张小桌子前,并且不允许外人在场。这在西藏被视为莫大的荣幸,就连西藏地方政府高官也无人享受过这一待遇。”
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柏尔向西藏地方政府提出了增加税收、扩编藏军至1.5万人以及最终建立“大西藏国”的建议。当时,西藏的人力财力都很有限,要扩充军队,势必向寺庙征兵;要增加税收,就要减少寺庙的收入。这自然引起了僧俗民众的反对。1921年,在拉萨传昭大会上,西藏僧人就要赶走柏尔,结果使僧人与藏军发生了冲突。随后,有人在柏尔住所门前贴“速行离藏,免遭性命”的字条。柏尔既害怕又不愿离开,只得请达赖帮他另找住所。但达赖也不敢同意,说藏民对柏尔仇恨已深,不走难以保全性命。就这样,柏尔被迫狼狈地离开了西藏。
逃出西藏后,柏尔正式离开了英印政府,开始撰写有关西藏的书籍――1920年出版《西藏:过去与现在》,1928年出版《西藏人民》,1931年出版《西藏宗教》……他推出的一系列有关西藏文化与历史的书籍,只有一条主线,即所谓的“西藏独立”。
在写书期间,柏尔仍与达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34年,他带着妻子重返西藏。但这一回,他未能见到十三世达赖,因为后者已于1933年去世。1945年,已经移民加拿大的柏尔写成了《达赖画像》一书,但书稿刚一完成,他自己也一命呜呼了。
尽管柏尔已死去60余年,但他留下的“藏独”流毒并未消尽。他生前也许已知道会有一批追随者,但他想不到的是,他去世几十年后,中国会变得如此强大,他的罪恶目的永远不会得逞。(《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王树军)